众力资讯网

9月销了5077台,领克10EM-P用“全系四驱+激光雷达”重新洗牌混动市场

9月份,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市场有个挺有意思的数据——领克10EM-P单月卖了5077辆,环比增长超过65%,直接冲到了细

9月份,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市场有个挺有意思的数据——领克10EM-P单月卖了5077辆,环比增长超过65%,直接冲到了细分市场销量榜前三。这个数字对于一台刚上市、定价在16-20万区间的车来说,有点“开局即王炸”的意思。毕竟,在这个价位里,能把四驱、激光雷达、5.1秒破百、240公里纯电续航这些配置全系标配的车型,过去几乎找不到第二台。

领克10EM-P的销量爆发,其实背后藏着一个很直白的逻辑:“不需要做选择题”。比如,传统混动轿车常让用户在“性能”和“能耗”之间二选一,但领克10EM-P的EM-P系统用1.5T Evo电混引擎配合后桥P4电机,实现了390kW综合功率和755N·m扭矩,零百加速5.1秒,但亏电油耗只有4.2L/100km。这种“全都要”的设定,恰好击中了用户对混动车型的真实期待——既要开得爽,又不能天天跑加油站。

更硬核的是底盘和操控的打磨。领克10EM-P用的是CMA Evo中大型车平台,前悬架是纯铝合金双叉臂,后桥是增强版五连杆独立悬架,配合液压可变阻尼技术,麋鹿测试成绩做到83.2km/h。实际开起来,在快速过弯或连续变道时,车身姿态的稳定性接近豪华品牌性能车的水准,但滤震又保留了中大型轿车该有的柔韧感。这种“稳”不是靠调硬悬架换来的,而是实打实的机械结构红利。

智能配置的落地方式也很“领克”——不搞噱头,但给得足够实在。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29个传感器组合,Ultra版型直接上了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700TOPS,配合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方案,后续通过OTA能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程领航。值得提的是,它的辅助驾驶触发逻辑很接近人类驾驶习惯,比如城市NOA状态下变道超车不会突兀,AEB系统在130km/h时速下也能主动刹停。这种“无感但可靠”的体验,反而比单纯堆参数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座舱的打造思路更接近“精装大平层”。5050mm车长和3005mm轴距带来4.8㎡的套内面积,得房率81%,后排纯平地板+云感零压座椅(全车通风/加热/按摩)实现了“四座平权”。细节比如5.7L冷热一体冰箱、后排15kg承重小桌板、哈曼卡顿23扬声器音响,都不是炫技配置,而是精准对应家庭用户带娃出行、长途自驾的实际场景。甚至车内软包材料用了“三零”(零沥青、零杂棉、零有害溶剂)环保标准,拿到零甲醛认证。这种对“乘坐体验”的较真,才是中大型轿车用户最在意的隐形价值。

电池安全上,领克10EM-P搞了个行业首次的“带电六大串行极端场景测试”,神盾金砖电池包通过了多点触发热失控检验,拿下国内首个电池安全带电“大满贯”认证。而且它的快充效率针对混动车型做了优化,SOC 10%-60%充电不到13分钟,即便电量低于20%还能全功率放电——这些技术细节可能用户日常感知不强,但恰恰决定了混动车型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底线。

领克10EM-P的销量起来后,有个趋势很明显:20万级混动轿车的价值标准被重新锚定了。过去这个价位的车型,四驱往往是高配专属,激光雷达更是稀有配置,但领克10EM-P直接把它们变成全系标配。这种“技术普惠”策略,其实反映了领克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大家不是不需要高端配置,而是不愿意为冗余功能买单。一辆车如果能覆盖日常通勤、长途出行、家庭娱乐、安全守护多个维度,且每个维度都不妥协,消费者自然愿意用订单投票。

现在领克10EM-P的展车已经在全国门店铺开,实际坐进车内,那种“人均1.2㎡”的空间感、Nappa云感座椅的包裹性、以及LYNK Flyme Auto 2系统的手车无界交互,比参数表更直观。或许很快,中大型混动轿车的竞争会从“配置内卷”进入“体验精度”的赛道——而领克10EM-P已经靠销量证明,只要产品逻辑足够贴合真实出行场景,市场反馈从来不会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