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百度世界2025,看懂“内化AI”如何成就超级个体

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2016年,尚在襁褓中的OpenAI在马斯克的带领下上线了一个“Universe”项目,试图通

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2016年,尚在襁褓中的OpenAI在马斯克的带领下上线了一个“Universe”项目,试图通过强化学习让AI在真实网页上独立完成任务,如购买机票等。

但那时的OpenAI既没钱买卡也没有谷歌的技术影响力,“Universe”项目在AlphaGo的阴影下活成了小透明,不久后就被关闭了。

于是也就有了后来马斯克向黄仁勋买DGX-1的桥段,而DGX-1可能加速了AI时代的到来,也是英伟达后来站上万亿市值的一块关键拼图。

9年之后的今天,当国内外AI公司都纷纷涌起,AI从遥不可及的高新智能科技,到如今普罗大众都能通过使用AI为自己的生活、工作增质提效,AI时代,终于可以说是正式来临了。

据QuestMobile《2025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数据,截至2025年9月,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达7.29亿,其中应用插件(In - App AI)类整体规模达到7.06亿,AI搜索引擎、AI综合助手等不同类型的独立AI应用也均有千万级到数亿级的月活跃用户规模。

而AI应用生态的繁荣之下,则是三个已经若隐若现的变革趋势:

1、AI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超级生产力。AI替代重复性的工作,让用户将更多的精力给到创意工作,AI提升效率等。

2、AI让每个人成为开发者。AI大模型技术颠覆软件开发范式每个人都可以低门槛使用AI开发应用。

3、AI将每个人的能力延伸,使用、用好、深度用AI是必答题,内化AI能力会是新趋势。

与9年前相比,当下缺乏的或许不再是算力、资金,而是AI时代的一把掘金铲。相较黄仁勋送给马斯克和OpenAI的DGX-1,今天百度希望将AI生产力工具打造成更多的“超级应用”,通过不断内化的AI能力,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用得上、用得到AI的“超级个体”。

由AI带来的万千种可能

Nathan Benaich团队在今年的《State of AI Report 2025》里提到两个重要观察:

一是AI优先公司在顶级私营企业占比从2022年的16%升至2025年的41%,16家头部AI公司年收入达185亿美元;

二是美国企业AI付费采用率从2023年1月的5%飙升至2025年9月的43.8%,12个月留存率达80%。

这两组数据几乎可以代表当前AI趋势的产业转型和应用爆发,Nathan Benaich由此总结——智能体、世界模型和领域工具开始变得真正实用。

Nathan Benaich的结论几乎是李彦宏去年观点的翻版,后者曾在百度世界2024上强调,百度不是要推“超级应用”,而是要“超级有用”的应用。

代替马匹的内燃机将出行效率大幅提升,AI工具也要如此,才能称之为“超级有用”。

今年七夕,一汽-大众制作了一条《揽境天阶・七夕重逢》营销视频,没有演员无需拍摄,具备电影级画质与镜头调度,关键视频制作周期只有几分钟,全因为它采用了百度蒸汽机音视频一体模型。

类似的案例还有可口可乐2024的圣诞广告《Secret Santa》、微软Surface Laptop的广告《职业场景进化论》等。

AI工具征服商用场景基于要满足两点,成本降低和技术成熟。同时,它们也是AI继续向更广范围推进的基础,比如C端用户。

百度世界2025上,李彦宏发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新成果,包括全球首个原生全模态大模型文心大模型5.0,以及多项覆盖智能体、数字人、无人驾驶、GenFlow3.0、芯片、搜索和通用智能平台的创新进展。

其中在展示环节,包括数字人直播、秒哒无代码编程以及百度搜索的全面AI化,从中可以看到,百度对AI应用进化方向的两个判断,一个是应用场景指向生产生活,为用户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一个是更贴近、切中用户需求。

整体方向仍是去年的基调,但在“有用”的前提下开始强调“好用”,且是面向具有多样、发散需求的个体用户。

比如目前已全面开放的数字人AI应用,据李彦宏介绍,不仅可以快速低成本生成高仿真单人或双人数字人形象,还支持实时互动,以及根据对方背景、语气等动态调整。

事实上,得益于百度此前对自家产品的全面AI化,百度AI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C端场景需求解决经验,比如面向出行场景的萝卜快跑已经落地全球22城,累计服务1700万单;百度搜索约70%的结果由AI完成。

但百度的想法并不止于此。

今年围绕智能体的报告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开始探讨AI如何赋能个体成为"超级个体",实现"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效能。

关于"超级个体"的概念,埃里克・乔根森在《纳瓦尔宝典》里的解释是,个体摆脱打工人思维,成为创造者与所有者。

而百度今年的动向,几乎等于是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AI时代打造超级个体的工具箱。

无代码秒哒成为超级个体时代的生产力利器,此次迎来重要升级,已创造40多万AI应用;

GenFlow3.0是AI生产力的新形态,真正做到帮助用户实现全模态输入到输出、一站式分钟级交付多个复杂任务,是千行百业和超级个体时代的超级生产力工具,减少用户重复的工作,已是2500万活跃用户使用的生产力工具;

罗永浩同款高说服力数字人全面开放,人人都成超级主播时代到来。现场首次演示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再次上台成功连麦并进行了多轮对话。数字人罗永浩流畅回答了包括“如何评价数字人”、“自己的双十一直播带货感受”“现场演示时手机出问题应该怎么办”等多个问题,赢得了现场持续不断的掌声。

这段插曲使得慧播星数字人在当天的分论坛和展区,都成为最受关注的产品。

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AI时代的AI应用获得用户增长的逻辑不再是简单的流量思维,而是有用、能干、能干活、有效果。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增长逻辑是一切围绕"获取更多用户"展开,核心公式是:增长=流量×转化率。

而在AI时代,增长逻辑变成了:增长=解决问题能力×效果×持续价值创造。

其中的一个根本差异在于,用户关系从短暂连接(注意力争夺)变为深度绑定(能力依赖、价值共生)。

比如百度的商家智能体,以及罗永浩同款的高说服力数字人。

这些成绩背后,是智能涌现为AI应用提供强有力支撑、是百度基于端到端的全栈能力,持续高频迭代AI产品,让AI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超出用户期望。

但它们也内涵了一个超级个体时代的必备技能,即内化AI能力。

内化AI能力成就超级个体

透过规模化的AI应用,看到人与AI关系的演变:从AI工具到成为亲密搭子,再到成为超级生产力。随着这种关系越来越紧密,用户也被得到赋能,成为超级个体。

而这个过程中,内化AI能力也在逐步形成。

所谓内化AI能力,是指超级个体源于把AI从外部工具变成自身能力延伸,靠AI放大个人效率、突破能力边界,从而在细分领域获得不可替代的机会。

比如电商App开发一个"增加商品推荐算法,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购买行为个性化推荐"功能,程序员按照传统开发至少需要2天,但借助文心快码全程仅3小时。

这就使程序员的工作重心从“70%时间写代码,30%思考业务”转为“10%时间写代码,90%时间设计架构和业务逻辑”,"代码生产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转换,完全符合超级个体的定义。

再比如数字人让每个人都成为超级主播,真人负责创意和战略,数字人负责执行和互动,实现"1人= 1支团队"的效能。

数字人也能实现多线程并行,一个数字人在抖音直播带货,另一个数字人在视频号分享知识,同时拓展多个收入渠道。而且将个人专业知识编码为数字资产,通过数字人无限复制,使专业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

但要明确的是,超级个体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凭借“个人+高效工具”的组合,实现以往团队才能完成的产出。

比如一个人能搞定文案、设计、投放、数据分析,或是在垂直领域快速输出专业内容、提供定制化服务。而AI正是让这种“个人即团队”成为可能的关键。

于是内化AI能力就成了超级个体的一个必备技能,它能真正意义上让你摆脱工具依赖,形成能力壁垒,并且突破个人能力上限,承接更大价值,同时降低竞争门槛,抢占细分赛道。

而作为普通人,借助大平台实现能力跃迁是为数不多的一条捷径。

头部玩家如OpenAI、百度、字节等,都有全家桶式的AI应用矩阵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以百度为例,百度一直认为AI的价值应该在真实场景的应用中体现。从本次世界大会看,百度持续推进这一目标,而且在百度的AI生态蓝图中,用户被置于一个核心位置,致力于让AI赋能给每一个人,实现去中心化普惠。

从秒哒助力程序员实现分钟级功能上新,到百度搜索解决用户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再到简单易上手的数字人直播,甚至百度开放底层搜索API助力合作伙伴优化AI能力,几乎都是围绕实际场景的真实需求展开。

尾声

2010年,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迪基卡(Dikika)遗址发现一块339万年的牛骨化石,其表面留有石器切割痕迹,显示当时的人类已能利用石片剖取肉类。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使用工具的证据之一。历史学研究发现,人类使用工具的行为是推动自身生理、认知、社会结构全方位进化的关键动力。

等文明进化到工业革命时代,工具从手工操作转向动力驱动,科学思维体系的形成促使人类具备大规模工程规划、跨领域技术整合能力,创新效率大幅提升。

而到了智能时代,AI工具从辅助执行转向自主决策,人类将进入聚焦高阶思维(创意、战略、情感交互)阶段,社会也将进入超级个体时代。

李彦宏在2017年的《智能革命》中,其实早就预测了工具对人类文明的改变,他总结为四点:

AI引发技术革命(已实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已出现)、形成人机协同关系(已存在)以及带来社会转型挑战。

其中社会转型挑战是一个宏观问题,但也并非无解。从百度世界2025传递的理念来看,AI应用效果涌现下的超级个体和内化AI能力,正是百度给予普通人的一种答案。

内化AI不是简单使用AI工具,而是将AI能力融入自身认知和行为系统,使其成为个人能力的自然延伸。这是一个从"人机协作"到"人机共生"的演进过程。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消化与重构,将AI能力转化为自身有机组成部分,如同知识内化为智慧的过程。

对普通人/个体而言,被内化的AI能力成为新基础,催生更高层次的创新,形成"内化→创新→再内化"的良性循环。内化AI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一场深刻的认知革命和情感进化。

它不仅提升效率,更解放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潜能;不仅是工具,更是理解自我、探索世界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