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教好,主要是要靠严师,时时处处要教学严格要求,不是只上课。现在学校为什么教不出好学生?因为全是假的。教学全在课堂上,老师学生装装样子敷衍一下,下了课,谁也不管谁。看见老师,没有感觉,看见学生也没有感觉。
中国古人私塾教学,古代官办书院,都没有这个现象。老师不是为了报酬来教学的,是无条件的爱,父子有亲,为什么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有自己师道在里面。为什么讲要尊师重道,原因何在?老师遵守他师道的本分。

现在不教这个了,哪个老师懂得这个呀?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多赚钱。所以随机教学,他做不到,没有这个概念。张嘴就是那你得给我多少钱,我才给你这么教。那能教出好人来吗?从古至今都是靠这些好老师教出来的好学生。好老师从哪里来?就是从师道两个字来。无条件地爱学生,这个心发不出来,所谓的随机教学做不到,就是听听而已,最后拉倒。
所以国家教育部要严格的督导,不能让这些老师把注意力放在吃喝玩乐、名闻利养、享受待遇上,绝对不可以。师道破坏了,老师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呢?尊师重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这些老师像父母一样爱孩子。任何的额外名利都不贪求,只要能够养家,只要能够有基本的生活条件,舍己来做这些事,你不尊重吗?老师常常做梦都是与孩子一起。全心全力为学生服务。好老师到学生有感觉,心里都是学生。

中国古代官办的学校很少,但是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出的人才是最多的,360行,行行都有很杰出的人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现在国家掏这么多钱,办学校也好,集师资也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效果?
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几千年的私塾教育,我们的老祖宗不笨,这里面有大学问。现在人好像自以为很聪明,可是出不了人才。你自己都说不出口,这是个人才,家家户户对自己的孩子都不满意。老祖宗几千年用私塾的方法,这管用。
私塾教育有什么特点?第一个不是官办,都是几家几户自己办的。礼记里面都看得到,一个小胡同里面就一个私塾。就像现在的小区,一个小区就有一个私塾。这是几家的家长合着办学,塾师到家里的祠堂来讲课,哪一个家长不爱孩子?所以这是真心实意的办学。孩子人少,老师对学生是一对一的教学。孩子有这个毛病,她就用这个方法教。那个孩子有那个毛病,他就又用那个方法教。这一个老师顶多带二三十个学生,轻轻松松就把孩子教好了。过去的塾师很多,愿意做这件事,为士,他不愿当官,愿意做私塾先生,教书育人是他们的志向。过去中国也是幅员辽阔,没有电话,全国也没有统一教学,为什么就把人全都教好了呢?这就是敬业的力量,他们都是学过四书五经的。学的都是一部经典,说的话都是一样的。老师的知见,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是一样的。思想都是一致的。所以虽然这些老师彼此之间没有见过面,也没有所谓的教学交流,但是孩子教出来都是一样的优秀。

中国自古以来官办的学校很少,但是都能够人才辈出,这都是靠私塾教育。所有来读书的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标准来培养的。他不能中举,可以去做私塾老师,有功名的可以进太学做老师,也可以做全国各级的官员。官员都是从读书人当中选拔出来的,其实当官员也当老师,二十四史里传记都有,当官员的都是终身当老师。这就是我们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最大特点。像曾国藩,一边做官一边当老师,他的门生李鸿章。甚至皇上也当老师,雍正皇帝就当老师,他的学生叫天子门生。从天子到百姓,没有不想当老师的,他做老师是传道,不为谋利。中华民族伟大就在此处。
天子给各地派去的官员,就是老师教化这些百姓。各级官员都是老师。
私塾教育这么伟大,不像现在一个学校上千学生,全都是应试教育,考完试以后,万岁,把课本撕了扔一地,终于解放了。你就可以看到根本培养不出人才,满脑子都是知识,考完试全部忘光。然后进入社会就为了钱,为了利不择手段,没有根本的德行教育。
私塾学校是一个一个因材施教,在私塾里面学习的孩子没有上课,没有下课。上课的时候学习经典,学习礼仪,下课的时候落实经典,落实礼仪。老师很多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随机教学。就是看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落实所学的经典,一定要防止孩子学成伪君子。不能让孩子可以读书,可以背书,但是做不到。举手投足错一点都不行。不这样教,孩子出来都是半成品,很难如愿。你看这个人很像个读书人像个君子,但是总感觉哪不对。就是在细节上没有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