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古有韩信一饭千金,今有某贝一汤一房

一近日,一则某贝官方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被人“考古”挖了出来,引发广大网友吐槽。目前视频

近日,一则某贝官方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被人“考古”挖了出来,引发广大网友吐槽。

目前视频已经下架,但视频内容广为流传。视频里某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前任店长刘某霞深情讲述:2002年,一位来自内蒙古的老大爷到餐厅就餐,还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要一碗羊肉汤、一碗凉汤,但只付一碗的钱。

刘某霞考虑到老大爷的年龄,再加上某贝的企业文化,于是大方答应。其后大爷每次来都由她服务。持续了两年的时间。

后来大爷要去养老院住了,竟提出将北京一套一室一厅送给她。刘某霞表示那时候她才17岁,把她给吓坏了,但是还是拒绝了大爷的好意,后来就没有再联系了。

故事不长,也很简单,主打“一碗汤之恩,换一套房”的温情。这事情以前宣传的时候没有翻起什么浪花,估计很多人看了并不相信,但没有什么可炒作的槽点。

可是某贝出事了,在风口浪尖上,一切的优缺点都会放大,虽然是多年前的视频,但依然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吐槽,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这故事盲猜是编的,虽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

大名鼎鼎的韩信,在楚汉之争中,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对韩信发迹以前的故事,多数人都知道胯下之辱。但对一饭千金能相对陌生。

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年轻时候非常贫困 ,曾经在淮河边上钓鱼为生,经常发生钓不上鱼而饿肚子的情况。

河边有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大娘(漂母)见他可怜,经常将自己一半的饭分给韩信,韩信非常感动,发誓发达以后一定好好感谢她。

没想到漂母很生气,对韩信说:“大丈夫不能自己维持生活,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的,哪里指望回报?

韩信没有食言,在被封侯以后,找到了漂母,赠送了她一千金,这就是“一饭千金”的由来。

为什么一饭千金的故事可信?因为符合正常人思维的逻辑。

韩信虽然穷困潦倒,吃不上饭,但并没有向漂母讨饭吃,漂母主动分自己的饭给韩信。这里既有分饭的恩情,也给韩信保留了脸面。

韩信发达以后,赠送漂母一千金。虽然一千金看起来很多,但是对于韩信来说,那是九牛一毛,毕竟韩信已经封侯,金钱对他来说就是数字。

反观某贝的“温情”故事,存在比较多不合理的地方。这里简单分析,大家看看是否正确。

首先这位老大爷是主动多要了一碗汤,但只付一碗的钱,这个故事的设定,本身是想打造店长人好心好的人设,虽然说大爷是主动要的,但如果没有后来进养老院和送房子,这非常正常。流浪的大爷没有那么多钱,想多喝碗汤是人之常情。

故事没有交代大爷有没有子女,但是从大爷后来能进养老院和送房子来看,大爷是不缺钱的,至少不缺那碗汤钱,不然也进不了养老院。这个故事如果加上大爷后来又付了这碗汤的钱,就显得更加真实了。

其次,这个刘店长用的店里的饭菜,慷慨的送给了大爷,刘店长也没说自己后来补上了这碗汤的钱,那说明是某贝送给大爷的汤,只不过经过刘店长的手而已。

按照这个逻辑,大爷后来赠送房子的时候,应该是给某贝,而不是给刘店长,毕竟刘店长是打工的,服务好顾客是天职,大爷能进养老院又能送房子,可见不糊涂。个体户和连锁店他还是分的清楚的。

当然大爷也有可能分不清楚,就认为这个店是刘店长的,所以要赠送给她。但结局就不符合逻辑了,刘店长拒绝了,后面再也没有联系。故事戛然而止,显得非常突兀。

两个人两年的感情,因为大爷进了养老院就断了联系,大爷是进养老院,不是进监狱,这不符合两人深厚的感情的设定,毕竟都能送房子了,感情不深厚是不可能的。

如果结局是这位刘店长经常去看大爷,依然保持联系,可信性更高。但是她不敢,怕真的有人较真去看望老大爷。

最后说大爷的动机,如果大爷无儿无女,那么他的收入来源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养老金。大爷进了养老院,不是逝世了,房子租出去,可能更能覆盖住养老院的钱。你品品是不是这个理?

大爷不像韩信,有无数的金银财宝,这也是非常致命的一个槽点。

正如网友所猜测,这个故事大概率是编的,而且还有那么多漏洞,让网友不吐不快啊。

读史不仅可以知兴替,更能知得失。奉劝各位“企业家”,编故事真诚一点,不要上来就搞那么大,比如送个锦旗可能更让人相信。

不同环境,不同人物,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就只能是徒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