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雾霾锁东北:防护与期盼并存

近日,一场大范围雾霾席卷东北大地,从黑龙江哈尔滨到辽宁沈阳,多地被灰色纱幔笼罩。哈尔滨启动重污染天气二级预警,主城区能见

近日,一场大范围雾霾席卷东北大地,从黑龙江哈尔滨到辽宁沈阳,多地被灰色纱幔笼罩。哈尔滨启动重污染天气二级预警,主城区能见度一度不足500米;沈阳AQI指数曾飙升至500,PM10数值最高达1523微克/立方米,吉林松原、长春等多地也相继拉响霾黄色预警。

这场雾霾的肆虐,是气象条件“锁喉”与污染物“增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东北冬季的地域特征尤为关键。从气象角度看,核心症结在于逆温层的形成——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快,近地面空气迅速降温,而高空空气温度相对较高,形成“上暖下冷”的稳定逆温层,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穹顶”,彻底阻断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路径。加之区域内普遍出现1级左右的静风天气,水平方向的空气流动近乎停滞,使得悬浮颗粒在低空持续堆积,无法向外疏散。

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增量则为雾霾提供了“物质基础”。此时东北多地已进入冬季供暖季,燃煤供暖产生的大量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上升,这也是冬季东北雾霾频发的重要诱因。同时,部分农田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工业生产与机动车行驶排放的尾气,共同构成了污染物的多元来源。不利气象条件与污染物排放的叠加,最终导致雾霾在东北大地持续盘踞。街头行人纷纷戴上口罩,往日热闹的广场不见了晨练人群,中小学暂停户外课程,高速公路上车辆也纷纷减速慢行。

面对污染,各地迅速行动。哈尔滨强化扬尘管控,增加道路清扫频次,限制重型货车通行;沈阳医疗部门加强呼吸疾病诊疗指导,提醒老人、儿童减少外出。不少家庭开启空气净化器,市民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清洗面部和鼻腔,用细致防护应对污染挑战。

好消息是,气象部门预计冷空气已东移南下。这场雾霾也再次提醒,在冬季取暖季来临之际,污染物减排与应急联动仍需加码。当阳光穿透雾霾的那一刻,不仅是天气的转好,更是人们对洁净空气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