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感受六千载稻作文化,续写新时代农业篇章

今天(2025年10月25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辖区的草鞋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水稻开镰收割,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

今天(2025年10月25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辖区的草鞋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水稻开镰收割,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这不仅是一场丰收的庆典,更是对六千多年稻作文化的深情致敬。

草鞋山,这片位于阳澄湖南岸的神奇土地,宛如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记录着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此生活劳作,留下了从马家浜文化到吴越文化的丰富遗存。草鞋山遗址确立了太湖平原古文化发展的序列,被誉为 “江南史前文化的标尺”,还拥有“稻作文化原乡”“江南织造之祖”“中华玉琮之最”等诸多盛誉。遗址中发现的炭化稻谷,见证了这里作为中国最早水稻基地之一的辉煌。

唯亭街道北依阳澄湖、南靠娄江、怀抱青剑湖,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发达的水系、富饶的物产,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阳澄湖湖八仙”,其中阳澄湖大闸蟹更是声名远扬。而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的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六千多年前,草鞋山地区的人们凭借这一自然优势,开启了伟大的稻作农耕生活,并由此拓展出与之相应的各种手工业,走上了文明发展的道路,谱写了博大精深的农耕史书。

如今,在传承千年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唯亭街道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辖区拥有园区唯一一块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约584亩,每年进行小麦和水稻轮作。近年来,街道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管理,确保基本农田亩均产量稳步提升。同时,聚焦低效耕地,充分发挥“稻作文化原乡”文化优势,对集中连片闲置土地进行整治复垦,提升现代化种植能力,不仅让古老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走出了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一把水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一片稻田,承载着唯亭人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梦想。在草鞋山的稻浪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更感受到了传统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王建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