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后,企业招聘中的“年龄歧视”更应加速破除?

文丨吴刚金秋10月,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的政策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年龄包容性的重视,也凸显

文丨吴刚

金秋10月,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的政策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年龄包容性的重视,也凸显了破除企业招聘中“年龄歧视”的紧迫性。当前,企业隐性年龄壁垒仍是就业市场的一大障碍,加速破除这一壁垒,对于促进公平就业、激发人才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月14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发布,报考年龄从35周岁放宽至38周岁,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至43周岁。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推动全社会就业公平的关键一步,更是企业招聘破除年龄歧视的风向标。同时也是对社会就业观念的一次深刻重塑。

公务员考试改革释放出很明确的信号:年龄不应成为限制人才的绝对标准,企业招聘也应顺势而为,摒弃“唯年龄论”,实现人才选拔的多元化与科学化。

公务员考试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机制,其年龄限制的放宽具有风向标意义。这一调整既是对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呼应,也是对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积极回应。数据显示,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从1985年的32.25岁上升到2022年的39.72岁,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35岁左右的群体正处于经验与能力的成熟期。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为更多有志之士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也为企业招聘树立了榜样。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平均年龄上升,以及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35岁以上的中青年群体正处于职业黄金期,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稳定的心态和成熟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和社会急需的人才资源。公务员考试打破年龄限制,既为这部分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向社会传递了尊重人才、注重能力的价值导向。

在企业招聘中,我们都知道“35岁门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甚至比较严峻。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将年龄作为首要筛选标准,忽视了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经验。这种年龄歧视不仅导致大量中青年人才被边缘化,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要求“35岁以下”,使得许多在行业内深耕多年、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中年人无法获得面试机会。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亟待全社会共同关注与破除。

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是公平就业的重要一步,但企业招聘中的年龄歧视问题依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破除年龄歧视,为不同年龄段的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创新的就业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年龄歧视是指企业在招聘、晋升、培训、薪酬等方面对不同年龄的员工存在不公平的对待,这种现象不仅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破除企业年龄歧视刻不容缓,需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克服。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企业年龄歧视的具体行为和处罚标准,为劳动者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加强监管执法: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年龄歧视行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推动企业自律: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员工的价值和优势,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招聘、晋升、培训等方面,应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而不是以年龄为标准。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反对年龄歧视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员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勇于举报年龄歧视行为。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企业应为不同年龄段的员工提供平等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素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年龄歧视,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破除企业年龄歧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企业应摒弃单一的年龄标准,建立以能力、业绩和潜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面试、笔试、项目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求职者的综合素质,选拔出最适合岗位的人才。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企业应为不同年龄段的员工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培训、晋升、轮岗等。鼓励年长员工分享经验,培养年轻员工,实现人才的传承和创新。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反就业年龄歧视的法律法规,明确年龄歧视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建立便捷的维权渠道,为遭受年龄歧视的求职者提供法律援助。

倡导多元化的就业文化:社会应倡导多元化的就业文化,打破对年龄的刻板印象。媒体、企业、学校等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传递“年龄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的理念,营造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

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是公平就业的重要一步,应加速破除。企业招聘中的年龄歧视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协同发力,从制度保障、观念革新到企业实践全面突破。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破除年龄歧视,为不同年龄段的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创新的就业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考破冰仅是起点,当企业摘下年龄“有色眼镜”,让职场回归“人岗相适、才尽其用”的本质,才能激活全年龄段人才引擎。正如古语所道“取其道不取其人”,唯能力论英雄的就业生态,方是应对老龄化挑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 本文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从军27载,海军上校军衔。行政正团级转业至地方公安局工作后,被公安部授予公安三级警监警衔。闲暇时笔耕不辍,创作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随感等。数十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刊物发表,其中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在部队和公安工作期间,先后七次荣立三等功。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