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选零跑C10?一个字:好开,二个字:舒服,三个字:省心!

选家用车时,我更看重 “实际使用感受” 而非单纯的参数亮点。毕竟车要每天开、家人要经常坐,日常里的顺手和舒服,往往比纸面

选家用车时,我更看重 “实际使用感受” 而非单纯的参数亮点。毕竟车要每天开、家人要经常坐,日常里的顺手和舒服,往往比纸面数据更实在。之前在新能源中型 SUV 里对比了几款车型,最终选择零跑 C10 纯电版,并非因为它有特殊标签化的配置,而是提车后这段时间,从通勤到家庭出行,它的表现基本贴合了家用场景的需求。接下来,我想从真实使用感受出发,聊聊这台车在日常中的表现,给同样在选家用车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日常通勤:15 公里路程,开着相对顺手

每天早上我要开 15 公里去公司,路线包含一半市区拥堵路段和一半快速路,这段路很能体现车的 “好开程度”。零跑 C10 给我的初步感受是 “上手难度不高”—— 低速时方向盘力度比较轻,出小区掉头、停车场挪车时,不用费太大劲掰方向盘,老婆偶尔开这台车,也觉得 “握得住、控得住”。

等红绿灯起步时,它没有很多电动车那种 “突然窜出去” 的突兀感,轻轻踩下加速踏板,动力释放比较平顺,跟车时频繁启停也不容易紧张,不用因为动力过冲而频繁调整刹车。到了快速路,速度提到 80km/h 后,方向盘会逐渐变沉,握在手里稳定性不错,没有明显的 “发飘” 虚位;遇到前车减速,我尝试用了自适应巡航,设定好跟车距离后,车子能自动跟着前车调整速度,不用一直踩着油门和刹车,右脚偶尔能放松一下。

另外,车内的静谧性对通勤体验有不少帮助。快速路上车速不低,但车内主要只有轻微的风噪,开着轻音乐时不用刻意放大音量,不会被噪音打扰得心烦 —— 这种 “不用费劲儿、不吵闹” 的状态,让早高峰的烦躁感减轻了一些。

家庭出行:满员 + 行李,空间基本够用

第一次带全家出门是周末去周边景区,同行的有爸妈、老婆和孩子,还带了婴儿车、两个 20 寸行李箱和野餐用品,当时有点担心后备厢装不下,实际体验下来比预想中好。把婴儿车折叠好放进后备厢后,旁边还能轻松塞下两个行李箱,剩余空间能放下野餐垫和零食袋;后备厢地板下面有个隐藏储物格,充电线、应急工具放在里面,外面看起来比较整齐,不会显得杂乱。

车内空间感受也比较明显。我身高 183cm,调整好驾驶位座椅后,头顶离车顶还有一拳左右距离,没有 “顶头” 的压抑感;老婆坐在副驾,胳膊搭在扶手箱上能自然弯曲,不用刻意伸着或蜷着。后排坐了爸妈和孩子,前排保持我驾驶时的位置,我妈说 “膝盖前面还有两拳多距离,跷二郎腿也不挤”;我爸坐中间,他觉得后排地板是平的这点很好,没有凸起鼓包,脚能自然伸直,不用像之前坐过的有些车那样,只能侧着身子 “委屈” 腿。

孩子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脚能踩到后排地板,不会悬在空中哭闹;返程时孩子困了,老婆把后排椅背调倾斜了一些,孩子靠在上面睡了一路,没有因为空间局促而蜷着身子 —— 实际满载一次后,能感觉到这台车的空间对家庭出行来说,基本能满足需求。

车内体验:细节设计,带来一些舒适感

坐进零跑 C10 的车内,第一感觉是 “不压抑”。中控区域没有复杂的物理按键,视觉上比较清爽,不会让人觉得杂乱;10.25 英寸的液晶仪表和 14.6 英寸的中控大屏清晰度不错,有次中午阳光从侧窗直射到屏幕上,我本来担心看不清,实际凑近后发现,导航界面的字和图标依然清晰,没有模糊也没有刺眼反光,后来了解到屏幕用了防眩光玻璃,日常开车不用特意调整角度躲阳光。

我试着用手指划动中控屏,从导航界面切换到音乐界面,再调到空调设置,整个过程没有明显卡顿,跟用手机操作的流畅度比较接近;点进地图放大缩小,反应也比较快,没有 “点了半天没动静” 的情况。中控屏支持分屏显示,导航和音乐能同时呈现,开车时不用来回切换界面,操作起来更方便。

车内材质摸起来也比较舒服。方向盘是皮质的,握起来有细腻纹路,不容易打滑;中控台上方和车门内侧扶手处用了软包材质,用手指按下去能感觉到弹性,没有硬邦邦的廉价塑料感;空调出风口的拨片调节时,阻尼感比较均匀,每拨动一下都有清晰反馈,不会太松也不会太紧 —— 这些细节设计,让坐在车里的体验更舒适一些。

智能化:操作不复杂,家人基本能上手

对家用车来说,智能化功能不是 “越复杂越好”,而是 “好不好用、容不容易学”。零跑 C10 的车机系统操作相对简单,没有太多复杂菜单,我爸妈看了两次,基本就知道怎么调空调、放音乐。

语音助手的实用性比较高,不用特意说标准普通话,偶尔用家乡方言指令,大多时候也能识别。有次带爸妈去乡下老家,路上我妈想把空调调低一点,她试着用老家话说 “你好,零跑,把空调调低两度”,话音刚落,空调就 “嘀” 了一声,温度从 26 度降到 24 度,我妈觉得 “没想到还能听懂咱的话”。后来我又试了用方言说 “开点车窗”“播放豫剧”,语音助手也能准确识别,不用我分心动手操作。

孩子坐在后排时,喜欢用语音点动画。有次他喊 “你好,零跑,我想看《汪汪队》”,系统很快调出动画,还会问 “要全屏播放还是分屏播放”,我选了分屏,左边显示导航,右边播放动画,孩子看得开心,我开车时也能随时关注路线,不用分心切换界面。这种 “动嘴不动手” 的操作,对带娃开车的家庭来说,确实比较实用。

续航与充电:续航相对真实,充电不算麻烦

买纯电车,很多人会担心续航 “虚标” 和充电不方便,这段时间用下来,零跑 C10 的表现还算让人放心。它的官方标定 CLTC 续航是 605 公里,提车后第一次跑长途,我特意做了记录:出发时表显剩余续航 580 公里,开着空调,路线包含城市快速路、高架和一段市区堵车路段,总共跑了 120 公里,到目的地时表显剩余续航 462 公里,掉电情况和实际里程基本一致,没有明显 “虚标”。

我的日常通勤单程 15 公里,一天下来大概跑 35 公里,一周跑 5 天,加上周末偶尔出门,一周总共跑 200 公里左右,表显剩余续航还有 380 多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基本够用,不用总想着 “要不要去充电”。

充电体验也比较方便,支持快充和慢充。有次周末去商场,当时剩余续航 180 公里,我把车停在商场停车场的快充桩旁,插上充电枪后,屏幕显示 “预计 30 分钟充至 80%”。我和家人去吃了顿饭,大概 25 分钟后回来,屏幕显示已经充到 78%,续航涨到 480 公里 —— 不用特意等很久,利用吃饭时间就能补够一周的电量,基本没有续航焦虑。

安全与辅助功能:细节设计,提升一些安全感

家用车的安全,往往藏在很多 “看不见” 的细节里。零跑 C10 的车门关闭时,能听到比较厚重的 “嘭” 声,不是那种轻飘飘的 “咔啦” 声,手能感觉到车门关闭后的紧实感,没有松动空隙;四个车门的重量比较适中,我妈年纪大了,也能轻松拉开,不会太轻飘没质感,也不会太重拉着费劲。

有次孩子好奇去碰尾门,我没提醒,想看看防夹手功能是否管用。尾门下降到一半时,孩子伸手去摸,尾门碰到手后立刻停下,还会往上弹一点,同时中控屏幕弹出 “尾门防夹触发” 的提示 —— 看到这个反应,我心里踏实了不少,以后不用总担心孩子不小心被夹到。

底盘表现也比较贴合家用需求。有次小区门口修路,有一段坑洼路面,我放慢速度开过去,坐在后排的爸妈说 “这路这么颠,车子倒没怎么晃”。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车轮压过坑洼时,底盘能过滤掉大部分震动,车身没有明显颠簸,手里的方向盘也没有多余晃动,不会让人觉得 “慌”。过减速带时,没有生硬的 “咯噔” 声,而是比较柔和地 “晃” 一下,孩子手里的水杯也没洒出水 —— 这种 “不颠” 的体验,对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情况来说,比较友好。

高速行驶时,我也尝试过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车道保持和前车距离提醒,在路况较好的路段,这些功能能帮忙留意车道线和与前车的距离,减轻一些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不过使用时还是会保持注意力集中,毕竟驾驶安全还是需要人来把控。

总结:家用车的核心,在于 “适合自己的需求”

这段时间用下来,零跑 C10 纯电版没有给我太多 “超出预期的惊喜”,但它的表现基本贴合了家用场景的需求:通勤时开着顺手,带家人时空间够用,智能化功能简单易上手,续航充电不用太操心,安全细节也让人比较放心。它没有夸张的设计,也没有复杂的噱头,却在日常使用的细节里,让人觉得 “顺手、舒服、省心”。

如果你也在选家用新能源 SUV,建议别只盯着参数表,建议去门店亲自体验:开一段路感受动力是否容易控制,坐进后排试试空间是否够用,用语音助手发个指令看看好不好用 ——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知道这台车是否适合自己家的需求。毕竟,家用车的 “好”,从来不是靠别人评价,而是自己用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