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的酒店对面居然有个老房子,还住的人呢,这在市中心是很难见到的,也是钉子户还是?
今天的计划行程是返回小金,走这两年超火的理小路,这也是今天最重要的行程,不过早上起来突然刷到一个地方,毗卢遮那圣窟,它是活佛转世、王子寻根、仓央嘉措闭关修行的圣地。有这么一处圣地,而且顺路,怎么能不去呢,所以临时决定,先去过里。

毗卢遮那圣窟
从市里出来十来公里就到了,就在317国道上因为圣窟在悬崖上,所以还有盘山上去,如果徒步也可以,徒步往返需要两三个小时,我们开车上去,全是胳膊肘弯,我还是第一次开这种路,有点紧张,比香木河的十二拐难多了,路窄,弯多,半路还有三叉路口,我没有多想,直接左拐上了停车场,其它应该三叉路直行,就到圣窟了,

停车场上来有栈道可以到煨桑台,当时我还以为圣窟也在上面了,煨桑台满是经幡,还是非常震撼的,还有几棵大树,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也可以看到下面的国道和高速公路,






山下面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下面是317国道,成那线,应该是成都到那曲,是国道317线(G317)的核心路段,全长约1980公里。

第一次来,我们也不知道圣窟在哪,还以为在后面呢,继续走,结果发现这条路是个环山路线,两侧全是经幡,在后面有个向下的指示牌,圣窟路,难道说圣窟在下面?有可能吧,可路是完全的小路呀,那走走看吧。

小路,一路向下,走的人心里不踏实,走了几十分钟感觉不对劲,仔细研究,分析,才知道圣窟在那个盘山公路的叉路一直往前就到了,于是让大家返回,我推测这条小路也可以到圣窟,但又不确定,也不知道前面的路况如何,决定自己挑战一下,

继续行走十几分钟,看到了有些小房子,至少安全了。



转过山头来看到了对面的铁梯子,这就放心了,这条路可以走到圣窟。


路边还有泉水,长流水,还放着大家接水用的工具。


转过来就到了圣窟,在铁梯子下面,

麦若扎拉神洞又叫毗卢圣窟,传说是唐时藏族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麦若扎拉修行的地方,清乾隆年间,六世达赖喇嘛亦在此修行。
毗卢遮那圣窟始建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唐代以前,并且与8世纪的藏族文学家、翻译家毗卢遮那有关,相传毗卢遮那是最早被派去印度学习的七个高僧之一,在返回拉萨后,种种原因,被排挤到马尔康附近古寺庙修行,为此把这座古寺庙更名为毗卢遮那圣窟,这座山更名为毗卢神山。

我刚到时候,还看到十几个僧人在二屋房间内诵经。后来就是一个人在讲经了。

他们把鞋子都脱在屋子外面,

毗卢遮那圣窟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从317国道开始爬山,道路狭窄不说,还陡峭,不到4公里的路程海拔上升1000米,就这坡度,别说负重前行,就是空手上山,也不是容易事,令人意外的是,古寺庙却从来不缺修行的人,他们白天在寺庙学习,晚上在山坡上搭棚休息,再艰苦的生活也没有退缩过。

2019年6月18日,不丹小王子毗卢遮那来到到这里朝圣,他称自己前世在那里修行并指认出曾经使用过的物品。毗卢遮那王子为现任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的妹妹阿希·索拉姆·德钦·旺楚克公主的儿子。小王子是在母亲陪同下来到中国的,他在圣窟寻找到他的前世,也就是说他前世是在这个地方修行的中国僧人。


圣窟内有数十处天然圣迹,岩石嵌着巨型柏树拐杖,石壁上隐约浮现金刚经梵文、莲花生自显像等,冬不枯、夏不盈的圣泉,地形恰如太极图案,后山如禅师的宝座,前山像堆积的曼陀罗,如同莲花瓣样的祥瑞之地。岩石上留有毗卢遮那的手迹,还有宁扎宁波的手指印迹,岩石上有大师的耳鼻印迹,左侧山洞有宇扎宁波修行的山洞和泉眼。有金钢萨锤神庙。


木梯子,




这里面有圣水,有泉眼,

来了一行到访的僧人,这里几乎没有游客来,来的都是僧人或信徒。


从圣窟出来,我们继续出发,路过卓克基土司官寨,远远的望去有几十个塔吊,好像正在修建,以前也是个景区来,对于景区我们没有太多的性趣,继续出发。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由四组碉楼组合为封闭式的四合院

一路路过玛嘉沟,穿过梦笔山隧道,应该是先穿的梦笔山隧道,还有两河口,抚边乡,然后到了窄小村吃午餐,还在人家那里采摘了果子,小金的平果还是很出名的。李子也很好吃,核桃太夹了。
玛嘉沟景区,要景点有:大小至布郎瀑布、柳林湾、五色海、情侣梦幻林、古驿站遗址、月亮湖、蛇曲河、太极莲花等。景区内有古柏幽道、海子湖泊及高数十米的飞瀑,并有奇石之景。春天,山花与油菜花齐开;秋日,赤桦与红枫竞艳;冬天,玉树与琼枝耀日,
就是典型的川西风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类似的风景这里太多了。

1935年6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毛泽东等红军领袖率红一方面军由此进入马尔康地区,踏上了北上的伟大征程。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梦笔山是个森林公园,梦笔山隧道(全长3.3公里)该公路将原翻越海拔4470米垭口的行程缩短为隧道通行,




理小路
"理小路"——四川新晋网红公路,95公里浓缩川西精华:雪山、彩林、藏寨串联毕棚沟与四姑娘山,被誉为"四川独库公路"。全长只有不到95公里,2024年6月才正式通车

进沟没多远,就没到了结斯冰四川的叉路口,我犹豫要不要上去,路边有咖啡车,下去和人家聊天,咱们车上不去,要越野车,上现也有雪山,合适的季节也可以来爬雪山,图吉娜峰,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雪山的名字。

结斯冰川顺着路往北大概2公里,路右边有一个向花村。右转过桥,进入结斯沟后,先是十几公里的两车道水泥铺装路面,之后就是六公里的单车道原始路面。这段路可是相当考验车技,大砂石、涉水、烂泥路,还有炮弹坑,简直让人心惊胆战。虽然有些路段比较难走,但风景绝对值得。
图吉纳峰,海拔5018米,是四姑娘山大峰二峰的理想替代品,四周被其他雪山环绕。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大玛雅、小玛雅、日果冷觉、依央嘉波、壮马合壁等雪山的美景,天气晴朗时,还能远眺四姑娘山么妹峰。

日果冷觉是一座冰川型山峰,有着美丽的冰川山脊,完整的冰舌,主峰海拔5500米左右。有发育完整的大冰川,该冰川有冰裂缝,冰壁,角峰等,巨大的裂缝深达数十米,宽达几米,非常的壮观。攀登技术上属于冰雪混合、冰岩混合、雪岩混合型山峰。
【阿妣山】藏语意为婆婆。传说此山原来为四姑娘的外婆,当她养大的4个姑娘勇斗恶魔而胜时,便化为此山。阿妣山属于技术性的具有现代冰川的冰岩混合山峰,海拔高度5694米,从4000米开始积雪,4800米-5100米现代冰川地貌,顶峰西北脊有较厚的不变化冰川。
【依央嘉波】这个基本没有资料,连名字都是18年4月,四川95后3个学生首次登顶,将其命名为“依央嘉波”。在藏语中是“聚宝盆”的意思。据三人回忆,当站在顶峰向下看时,海子和山峰形如一个聚宝盆。


路边的瀑布。




路过一个湖,牛奶色一样,有点九寨沟的感觉。





一路修了不少停车场,这里应该是大二普了吧,这里的风景很漂亮的,后面的山峰,河滩里有不少露营地。



这个山是什么山呢,没雪,半山腰是什么植物,黄色的花海好漂亮,

下面是花海,山腰是针叶林,山顶过几天就会有雪了。





继续往前走,就是穿隧道了,过隧道,就看了如此美景,上面雪山被云雾挡住了,半山腰有黄色花海,下面有四五条瀑布流下山,真的好美呀,我这里拍了半个小时沿时摄影,想看云雾散后的雪山,也没等上,


下面的盘山路,



这里也有红石头,最多的是海螺沟附近那个红石滩吧。







隐约看到后面的冰川了



要是爬到上面花海里,风景是不是更美,可惜那是大神们干的事,咱们还得努力。

出来的叉沟就是毕棚沟了,五六年前就想的长穿毕,到现在也没能实现,
原计划住理县,可还有时间,那就往汶川再赶赶吧,
理县只有不到五万人。有“全国最大红叶观赏地”米亚罗、“西川第一汤”古尔沟、“山水世界”毕棚沟、“东方阿尔卑斯”孟屯河谷等一大批高品质景观,
甘堡藏寨
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它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意为“坡上的村落”。在整个藏区自古就将甘堡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
甘堡藏寨,千年石构奇观,融合汉藏羌文化精髓,集居住艺术、民俗风情与休闲体验于一体,是探索嘉绒藏区历史与自然的绝佳之地。


开车在甘堡藏寨转了一圈,然后继续前行,
筹边楼,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薛城镇孟屯河沟口的薛城老街,始建于唐太和元年(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为加强战备、筹措边事,在薛城古镇修建了筹边楼。李德裕将此楼辟为与少数民族首领联络感情之所。


古镇旁边的山,好尖呀。

路过木卡村,看了看木卡羌寨,村子修的非常漂亮,到处是果园,我们还在路边接的吃葡萄和李子,很好吃的,原来人家是中国文明村寨,村内现存清代羌族碉楼3座、传统石砌民居建筑群50余栋




那些挑出来的木头是干啥的,原来的观景台?


村民说08年地震前人们一直在寨子里住的,地震后政府补贴,然后村民才在下面修了新村,



这个是小河对面的寨子,寨子根前古树参天,





整个寨子依山而建,建在石头山上,像个城堡一样。

木卡羌寨,一个岩石上的羌族古寨,一个灌马茶马古道的重要关卡,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风情村。一座座石头房子层层叠叠地建在山坡上,仿佛与岩石融为一体;房子之间有着错落有致的过街楼和悬挑阳台,构成了一幅幅立体的画面;房顶上铺满了青苔和野草,显得古朴自然;



这是上八角寨的路,也不知道上面还有没有寨子了。网上搜不到相关资料。

桃坪羌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


晚上我们住在汶川,第二天从汶川从国道到映秀上高速回成都,然后高铁回程,回来晚上10左右了,七天行程结束,这次也算是精品团,人少,能玩好,价格比商业团还便宜不少,有兴趣的朋友们咱们下次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