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从昨天到今天连续发文关注郑丽文,仅因她出席台北马场町公园秋祭追思大会。这场庄重的纪念活动为何引发党内讨论,引起外界关注?本文通过三个问题,梳理蔡正元的观点及其合理性。

蔡正元之前连续发出三篇文章讨论郑丽文,今天又发了一篇。我真搞不太明白,他为何一直关注郑丽文,仅仅因为她出席追思大会吗?原本是一场庄重的纪念活动,却引发了党内讨论,让外界有些困惑。到底是理念探讨,还是党内意见不同,这已经让许多蓝营支持者感到疑惑。
更微妙的是,这几天一些媒体、民进党立委以及相关人士,纷纷引用蔡正元的言论,用来评论郑丽文。这样的情况可能让蓝营基层产生不安。党内若频繁公开讨论,不仅可能影响团队士气,也容易让外界觉得国民党存在内耗。
郑丽文出席追思大会,是出于对历史与受难者的尊重,也是对过去受难者的缅怀。她参与这个纪念活动,本应超越党派,不应被解读为政治立场表态。

针对今天蔡正元的文章,我有三个问题要问:
第一问:你说两岸不能和平是因为国民党输掉选举。即使国民党赢得选举,也未必能立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平从来不是哪一党单方面的结果,把责任完全归结于选票,是否过于简化现实?
第二问:你主张选战要放在民进党不利的议题上。然而,如今选民更关心经济、民生和社会治理。如果国民党仍执着于旧战场,刻意挑动意识形态或历史议题,是否可能错失与年轻世代沟通机会,影响扩大支持基础?
第三问:你批评郑丽文参加追思会,指出纪念对象不合适。但追思会本质是缅怀历史与受难者,她作为党主席参与,本应被理解为尊重历史。把哀悼政治化,是否反而削弱党内包容和凝聚力?

大家理念可以不统一,党内完全可以理性讨论,但不宜连续多篇文章针对党内同志。党内更需要团结,而不是互相攻击。蓝营要振作士气,就必须认清:团结才是最强的选战策略。批评一次就够,连续多篇是否有助于党内发展?真正对手不是自己人,这样只会让民进党看到可乘之机。
你认为蔡正元连续发文,是理性提醒,还是受到个人观点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