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温知意
跳出常规看世界
跟着知意观天下
近几年,国际舆论场上不少声音在放大美国的“衰落”,一些人甚至把美国的每个波折都当作中国“全面超车”的信号。
但郑永年,这位经历了中美学界、政界风云变幻的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却早在2016年就泼过一盆冷水。

他在书中直接指出,过分唱衰美国,是一种真正的害国主义。
郑永年用自己的专业经历和独特视角,提醒国人不要陷入盲目的情绪化误判。到底为什么,他会如此旗帜鲜明地发出警告?
郑永年:唱衰美国不是理性选择郑永年成长于浙江余姚,早年在北大深造,后来远赴普林斯顿读到博士,脚步从中国走到西方。
他不仅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创办中国政策研究所,还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担任所长。这样的履历让他比谁都清楚,中美之间的较量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

在他的著作和讲座里,郑永年一再强调,轻易判定美国已经“日薄西山”,是极度危险且不负责任的。
美国的体制、创新能力、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远比表面上的风波来得深厚。美国的问题,美国人自己看得比外人还清楚,而美国社会每次遇到危机,总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自我修复。
不少国人看到美国社会出现分裂、抗议、经济波动,就急着给美国判“死刑”。郑永年却用亲身观察告诉大家,这种看法太过简单。
美国总统换了几任,世界格局风雨不断,美国依旧是世界顶级的创新引擎。连带着,美国的高等教育、科技实力、全球金融话语权,依然不可小觑。

郑永年提醒国人,不要用一时的意气和片面印象,替代对美国这个对手的深度认知。
唱衰美国、忽视美国的底层活力,只会让我们自己陷入被动。指望美国“倒下”,中国就能自动“接班”,无异于缘木求鱼。
郑永年在多国学术机构任教,亲历了东西方思想的碰撞。他发现,西方社会虽然有诸多矛盾,但制度的弹性和社会的包容性,远非表面新闻可见。
美国遇到问题,反而能激发社会活力,倒逼体制创新。这种“危机中求变”的本领,是美国持续保持大国地位的关键。

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应该正视对手的优点,而不是沉迷于对手的短板。郑永年用实际经验告诉大家,低估美国就是低估中国自己的发展难度。
踏实走好中国路郑永年的观点不仅仅是“别唱衰美国”这么简单。更深层的意思,是要国人保持清醒头脑,别被外部舆论或自嗨情绪带偏节奏。
他从国际关系和中美博弈的角度反复强调,真正的国家竞争不是靠“嘴炮”,而是靠自身实力和制度韧性。

郑永年长期研究民族主义、国际安全、外交政策,深知大国崛起从来没有捷径。美国的问题很多,但也有化解问题的能力。
中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必须专注于修炼“内功”,不因外部风吹草动而自乱阵脚。
他提出,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都不可取。中国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不少短板。只有对手足够强,才能激发中国持续创新和自我革命的动力。
如果一味唱衰美国,把中美竞争当成“零和游戏”,不仅容易误判形势,还会在战略上犯错。

郑永年曾在华南理工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地推动政策研究,他深知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和社会治理的难度。美国这座大山还在,不能指望它一下子就消失。
郑永年强调,国际竞争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中国的崛起靠的是持续积累和不懈奋斗。
美国在全球的网络和影响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取代。中国需要做的是认清差距,补足短板,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中美关系的复杂局面,郑永年建议国人要摒弃情绪化表达,避免陷入“美国衰退论”的陷阱。

中美竞争是长跑,每一步都不能松懈。理性看世界,才能走好中国自己的路。
正如郑永年所言,低估对手就是高估自己,而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