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热度,从来不只在气温里,也在每一位年轻人滚烫的选择中。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在校园里就能提前接触真实社会运转的节奏”“毕业即上岗不是口号而是日常”,那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就是那个把答案写在学生经历里、写在青春里、写在变化里的一所学校。

2023年寒假,郑梓晖第一次走进共青团佛冈县委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为青少年事务奔走忙碌,那一刻,一颗想为群众办实事的“火种”在心里悄悄点亮。两年后,他即将从广城职毕业,毫不犹豫报名“百千万工程”,真正站到曾经只敢仰望的岗位上。从实习生到责任人,压力铺天盖地,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在学校就被训练过如何扛事、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再努力一下就能做到”。在前辈的帮带下,他将压力一点点化为动力,把青少年事务、项目管理、基层治理做得井井有条。广城职给他的不只是专业,更是一种沉稳做事的底气。
同样在基层闪闪发光的,还有吴育衔。台风“杨柳”来袭那天,她跟随驻村队伍穿着湿透的裤脚,一户一户排查险情、清沟渠、加固棚屋——手磨破了,发丝被雨水拍在脸上,她只是简单说一句:“快一步,村民的损失就少一分。”她身上的那股韧劲,从校园里的班团活动、志愿服务、实践训练时就开始雕刻成型。在广城职,她学到的不只是业务技能,还有如何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如何让组织的力量在基层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而潘国栋的故事,则是广城职“学以致用”四个字的最佳注脚。原本学食品检验检测的他,以为未来只会与实验仪器相伴。却没想到,在黄磜镇经济发展办,他找到了另一条更广阔的赛道:读政策、查法规、走企业、解难题——每一步都与群众的真实需求紧密相连。他从“想象中的工作”走入“责任里的现实”,也在一次次服务企业与群众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什么叫“专业不是束缚,而是翅膀”。
有人说,广城职的学生有一种特别的耐力——能干事、会协作、扛压力、敢上前。其实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学校坚持的育人逻辑:让学生在真实场景里成长,在社会实践中升级,在一次次解决实际问题中找准人生方向。

所以,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不仅是选择一所学校,更是选择一种未来:一种走到哪里都能发光的未来;一种把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价值的未来;一种把青春写进基层、写进民生、写进时代的未来,广城职已经在这里,准备把学生送往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