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律是一种内在秩序,它来源于一个孩子对自我的接纳,对目标的清晰认知,以及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渴望。它的根基不是外在的管束,而是内在的意义感。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获得授权)
每当谈到孩子教育,总有一个让无数家长头疼的话题——自律。
“我家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只要不盯着,他就开始玩手机”、“从来没有主动学习过”……这样的抱怨耳熟能详。
于是,很多父母开始了“紧盯战术”:不停督促、严格监督、精心安排孩子每一分钟。结果却是孩子更叛逆、更懈怠,亲子关系越发紧张。
到底孩子的自律能不能靠父母“管”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的真相。
1 逼出来的不是自律,而是“他律”
无数家庭教育案例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逼出来的自律并不是真正的自律,而是“他律”。
这种他律一旦失去外部的强制力量,行为就有可能打回原形。很多孩子在父母严格监督下表现良好,一旦离开父母的视线,就完全失控。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指出,被严厉管教或惩罚的孩子会产生4R反应: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
真正的自律,必须源于内心的驱动,而不是外部的强制。
那么,真正自律的基础是什么呢?
2 自律的基石:自我价值认可与内在意义感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一个整天被父母逼迫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让父母失望的孩子,是个失败的孩子,是个没用的孩子。
只有认为自己有价值、懂得自尊自爱的孩子,才有能量去对抗人性中的惰性。自律本质上是反人性的,能够自律的人,必然是高自尊的人。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不是通过夸张的表扬,而是通过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认可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而不是只有表现好才值得被爱。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贬低自己的孩子,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很难有真正的自律,心理不出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
金芒果国际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
3 自律的核心:课题分离与内在秩序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了“课题分离”的概念,这是培养孩子自律的核心方法。
所谓的课题分离,就是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每个人为自己的课题负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就拿学习来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为孩子创设学习条件与环境是父母的课题。家长的课题是把马儿带到学习这条大河边,让马儿有机会喝水。但学习本身,是孩子的课题。
很多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课题不分离”。一方面,家长自己的课题不好好做,不想方设法让孩子热爱学习,不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又粗暴干涉孩子的课题,强迫,命令,甚至用给钱的方式利诱。
当孩子能够为自己的课题负责时,他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内在秩序,这是自律的核心机制。
4 自律的动力:清晰的目标与强烈渴望
有没有强烈动机才是孩子能否自律的根本。
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了清晰的目标,有了强烈的目标实现愿望,他才会为了目标去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必然包含着自律。
自律只是一种技巧,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实现目标的动机就必然会去自律,无需刻意培养。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动力?
➡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而不是将父母的目标强加给孩子;
➡ 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和成就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
➡ 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
➡ 允许孩子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金芒果国际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测评解读会
5 自律的技巧:有限意志力与自我接纳
自律是反人性的,强硬的对抗人性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而人类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不可靠的、无法持续的。
因此,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只在核心问题上培养自律,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手。
没有人能够精力旺盛到在所有事情上都追求完美。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上孜孜不倦,努力一生,但是生活中却邋里邋遢。
乔布斯和扎克伯格创办了成功的企业,但是多年如一日的只穿同一套衣服。
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意志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6 培养孩子自律的四条实用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总结出四条培养孩子自律的实用策略:
✅ 提供爱与支持的环境,培养孩子的高自尊。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 实践课题分离,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应该过度干预。
✅ 帮助孩子找到内在动机和清晰目标。只有孩子自己认可的目标,才能激发持久的内在动力。
✅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习惯,减少对意志力的依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需要自律的事情培养成习惯。
“逼迫是不能解决任何长期问题的,但是纯粹的顺其自然,也是大概率要失败的。”培养孩子的自律,需要的是明智的引导,而不是强制或放任。
让金芒果教育与您一起做孩子的引导者,帮助他们在找到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成长为自律、自信、负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