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1959年写完《射雕英雄传》后,才算是真正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这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出圈之作,紧接着他又创作了《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完成了一次三部曲的创作,这个系列也成了武侠迷不可不读的经典。
不过相对而言,《倚天屠龙记》的时代背景设定与前两作相隔数十年,也正因为如此留白式的创作,也让它与前两作的关联不算紧密,甚至它的出现,还引发了诸多剧情漏洞,同时此作中本身也存在一些设定上的漏洞。
即便金庸两次改书,也难以自圆其说。
第一个:郭靖糟糕的计划
《倚天屠龙记》能得以问世,还得归功于郭靖夫妇定下的“倚天屠龙计划”。
不过你若细品这计划,就会察觉到这计划是漏洞百出。
(郭靖夫妇剧照)
郭靖夫妇是熔铸了倚天剑与屠龙刀,并将《九阴真经》《武穆遗书》藏在其中,新修版中刀剑中只藏铁片,秘籍藏在桃花岛。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郭靖夫妇凭啥觉得日后得到刀剑之人是个正派?他兜这么大一个圈子,倒不如当年就把两本秘籍直接托付给一个信得过的人去传承,比如杨过,也就不至于让后世武林群雄为了争夺刀剑而互相残杀了。
可以说他们这计划不仅没团结武林群雄抗元,反而引发了内斗,着实是欠妥。
第二个:争抢刀剑为了啥?
当年郭破虏死后,屠龙刀便流落江湖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武林中流传起“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二十四字传言,仿佛给人一种谁得了刀剑,就能号令群雄一般。
然而事实却是如何?
书中是这么写的:“只见二十余具尸首僵立殿上,模样诡异,却见神台边一尸俯伏,背上老大一摊血渍,俞岱岩微觉奇怪,抓住那尸体后领……掏出一把刀来,那刀沉甸甸的少说也有一百来斤,正是不少人拼了性命争夺的那把屠龙刀。”
(倚天剑与屠龙刀剧照)
这不就对了么?哪怕有人已经得到那宝刀,也没法号令群雄,反而会惹得其他高手围攻,那这传闻居然还有人信?
直至倚天正篇故事发生的时代,还有人在抢这刀剑,武林群雄都是啥脑回路?
第三个:墙头草范遥
原著第二十六回中,苦头陀约见张无忌,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光明右使”范遥之后,又感慨自己这些年做了不少恶事,于是便主动断了两指。
说是:“范遥见张无忌口中虽说‘不便深责’,脸上却有不豫之色,一伸手,拔出杨逍腰间长剑,右手挥出,在自己左臂上重重刺了一剑,登时鲜血喷流。”
他干嘛对自己这么狠?
(范遥剧照)
就因为有一点解释不清,当初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明教都差点被灭了,他却没有现身,他这算哪门子的卧底?
如今看来,他更像是个墙头草。
第四个:失踪的三渡
接着这第四个问题就极为明显了,少林三渡的设定,就是不合理的。
当初赵敏率领一众手下拿下少林派时,压根没提到三渡这三位高僧,尽管书中说了他们在寺外闭关,可这都什么时候了,门派都要被灭了,还不出手,后来的屠狮大会这点破事,他们却要插手,无论怎样都说不过去。
第五个:聋哑人谢逊
灵蛇岛一节,周芷若出手加害殷离,偷走了倚天剑与屠龙刀,这件事她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但谢逊其实早已了解了真相。
但谢逊从来都只是个瞎子,此时不知为何也成了聋哑人,他始终是没有把这消息告诉张无忌,没戳穿周芷若的虚伪面纱。
这是为何?
(谢逊剧照)
非要说的话,可能是他觉得他们三人有可能要在灵蛇岛度过余生,所以要维持体面?
那也不对,周芷若偷刀剑,明显就是有企图,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把这件事告诉张无忌,毕竟那可能威胁到张无忌的安危啊!
第六个:吹牛皮的王重阳
三部曲的故事之所以叫三部曲,就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关联的,不过金庸不是早在一开始就规划好三部曲的剧情,这样一来,就难免出现漏洞。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是被设定成五绝之首,也是天下第一。
可到了《神雕侠侣》中,古墓派的出现让武林中又多了个与王重阳实力在伯仲之间的林朝英,甚至那林朝英还使诈赢过王重阳。
不过此时王重阳还是找到了破解古墓派武功的方法,还在活死人墓中留下了“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的说法。
然而到了《倚天屠龙记》中,王重阳那“天下第一”的名号又保不住了。
金庸又提到一位“斗酒僧”,说是:“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
表面是斗酒,其实这人若非武功比王重阳更强,王重阳又岂会答应以斗酒的方式决定是否交出《九阴真经》?
如此一来,王重阳那“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的说法不就成了笑话吗?
第七个:赵敏的家族
最后一个漏洞,相对要硬核一点,若不是历史发烧友,还真不一定看得出,那就是赵敏家族的名字。
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范遥道:‘其实他们都姓特穆尔,却把名字放在前面,这是番邦蛮俗。那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也有汉姓的,却是姓李。’”
(赵敏剧照)
其实当时的蒙古人是没有“姓”一说的,他们只有家族的概念,特穆尔应该是temur,也可以译作“帖木儿”“铁木尔”“帖睦尔”,所以不能说是“姓特穆尔”,当然这细节不影响剧情发展,金庸不那么注重,也说得过去。
但前文提到的几个漏洞,却着实是难以自圆其说,闹出了笑话,尤其是在与古龙、梁羽生的书迷争论时,每当对方提出这些问题,作为金庸迷,当真是百口莫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