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走在上海的马路上,看着学生成群走出校门,一个个都比旁边的成年摊贩高不少,但看看校门口才发现这是一所初中。
不夸张的说,男生人人看起来都像有1米7以上,女生看起来也有165,即使穿着校服,也能看出来身高腿长,很有精神。
我感叹一代人更比一代人强,想我那时候,即使到了高中,班级里还有许多不到1米6的女生,大部分男生也都在1米7左右,很少有大高个子。
国际杂志《柳叶刀》前几年就已经说19岁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已达到1米75,而女性的平均身高已经达到1米63,我国北方地区应该数据更好。
我国青年人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日韩,亚洲第一,甚至超过了部分欧洲国家。
大家的营养供应都不错,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甚至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怎么还不如咱们了呢?
我想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一直在补农村乡镇学生的营养短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营养改善计划”,我老家的乡镇中学里,很多学生都是吃着计划补助的午餐长大的。
像我小时候,奶奶做的饭菜基本样式不多,都是一些容易处理的菜,而且经常第二天要吃前一天的剩菜,越吃越咸。
而长久来看,补助餐的食材非常多,鸡鱼肉蛋奶都有,膳食结构科学,肯定比家里爷爷奶奶做的更加全面,营养均衡。
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在营养上差距缩小很多,整体上也就提高了平均身高水平了。

二是,北方人南下较多,与南方人结婚后,孩子身高潜力不断提高。
很多年前,“闯关东”是主流,现如今,东北人南下才是主流。东北人的第二故乡已经变成海南三亚了。
而南方人去北方的相对较少——当然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还能够吸引南方人。
不止东北人,许多北方人都因为考学、务工等来到南方,落地生根。
而在人口流动大迁徙的格局中,性格好、大气豪爽的北方人在南方大多吃得开,也受人喜欢,非常好融入当地,结婚生子。
大家都有个共识,北方人个头相比于南方人平均就是高一些。而北方人人高马大的基因优势也正在婚姻生子中带给了南方的下一代。
像我身边山东人跟本地人结婚后,他的孩子个头就是比班里的本地孩子略高一些,具有北方人的特征,小学六年级都快到我肩膀了。
一代又一代,可以想见南方人也正在越来越高,整体上也在提高着每一代学生的平均身高水平。
三是,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学生身高水平已经进入了瓶颈区,无法向上突破。
我们可以说发达国家的中学生有着更好的营养条件,运动、睡眠也都更加科学,个子高也很正常。
但生理极限摆在那里,即使是人均1米8的荷兰,经过几百年也不可能长高成长颈鹿。可以说不同的人种的身高天花板一旦达到,就会进入瓶颈区或者说平台区了,只有小幅波动。
这时候,日韩等国家还面临少子化的挑战,人口流动也趋向于停滞,从基数和概率上讲,即使大家都接近身高天花板,我们中学生的平均身高能够超过日韩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这样做算数实验就知道了:
假设第一组A有1000人,有20个人个子很高,可以带来人均水平显著提高;一组B有2000人,有42人个子很高,可以带来人均水平显著提高。即使其他水平都相似,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后,B组依靠那一点点偶然的高个子优势,几代以后也会放大优势。
你觉得咱们中学生的平均身高能够超过日韩中学生,还有其他原因吗?欢迎评论区讨论喔!
如果喜欢的话,向各位观众老爷们求个关注!这里聚焦社会热点最前沿,我们每天聊一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