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在职多战考研,耗尽青春换一纸文凭值得吗?

考研一战就能成硕的当然不在少数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战、、四战......也未必能考上理想的院校该如何才能及时止损?多

考研一战就能成硕的当然不在少数

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战、、四战......也未必能考上理想的院校该如何才能及时止损?多战考研,耗尽青春换一纸文凭值得吗?下面这位上岸学姐的管综二战经验希望可以给你答案👇

”值得,虽然我是二战上岸,但我当时已经坚定了一直考下去的信念。

备考的两年时间,不虚度,在我看来,让我能获得的远比纸上得来的多,远比考研成功来得多,多得多。当然,这两年时间不是不考研就不努力,而是不考研,就不能像考研时候一样努力,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

接下来是我的一些备考经历,如果你能看到并且决心继续考研,希望能给你一点鼓励。“

01 安排

我的复习安排主要分为两部分,前期主要是回顾管综的基础知识,后期主要用于真题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每日作息:✅早上8.00 起床✅8.30-12.00  逻辑复习✅13.00-14.00 午休✅14.30-18.00 数学复习✅19.30-22.00 英语/管综写作 (时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管综-数学

前期:回顾基础知识。大概花了三个星期把数学分册的题目刷了一遍,没有看任何网课,把会做但做错的题、没有思路但蒙对的题以及完全没有思路而做错的题分类,逐个击破,并用笔记本记下每一章我遗忘了哪些解题方法、易错点、以及踩过的坑。中期:真题阶段。每周两次真题模拟考,把近 12-21年的真题都刷了,每次做完真题之后会看讲解视频,并整理出题点,横向纵向比较出题点的变化和解题思路。后期:分类真题阶段。用的是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这本书归纳了每个章节相关的真题,但当时因为时间太紧,我只挑了解析几何、排列组合、概率、数列这几个章节的真题来做,做完之后和上一个阶段分析整理的结果对照来看。✍管综-逻辑前期:用逻辑分册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不看网课,自学知识点并完成习题,用Xmind做思维导图。中期:做真题前把逻辑串讲总结在看了一遍。11月只能找往年版本来看,目的是优化做题方法。然后开始每周两次模拟考,看老师的讲解视频,分综合推理、形式逻辑、论证逻辑三类,在论证逻辑以题型分小类,分析真题出题思路和总结类似题型的做题方法。后期:二刷15-25年真题,按年份、题型对比分析真题,看看有哪些出题点比较类似、有哪些题用到相同的方法。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横向纵向分析的思路例如∶几平每年逻辑第一题都是开形式逻辑,我把每年的第一题拿出来分析,发现有的题题干出现必要条件"没有A就没有B"而选项选的是"只有B才会A"。那我以后在做题扫描选项时,看到"只有B才会A"就会反应有可能考到前面我发现的规律,于是我扫描题干首先会找"没有A就没有B"的命题,如果有则快速代入。✍管综-写作前期:花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论效的视频和论说文分析角度的视频看了一遍,整理了知识点。中期∶保持每天都有作文练笔的习惯,—天论说一天论效,把近09-20年的真题刷了一遍,在网上买了些批改,根据批改意见和历年真题的参考范文进行修改。后期∶论效方面∶对不同的谬误做纵向整理,分析谬误关键词、分析切入点;论说文方面∶重新修改作文,优化分析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作文用的是什么框架、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预防隐患型多数从必要性、隐患以及防止隐患的方法进行分析,将不同年份的真题按材料类型分类,整理框架和分析角度。

经验分享

✅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先就业。一方面,就业可以令你更了解自己,以及测试你的二战欲望有多强;另一方面,因为成绩出来后如果确定不能上岸,马上开始二战备考到12月,有8个月的时间。平心而论,管综的知识点不多,加上你有一战的基础,复习时间不需要太多,战线拉得过长很容易耗费你的精力和斗志。如果你选择先就业,利用班后时间刷一下逻辑题、看一下英语文章,保持题干和语感。我个人感觉文是我全职备考英语利和逻辑负担不大的—个原因,即使在工作我也有积累,降低了背单词和逻辑基础回顾的压力。✅择校考虑一战分数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择校的时候我是这样思考的∶我一战229分,放在广东大水区大概会有225-230这样的分数,报个普通一本院校是足够的;但考虑到我裸辞二战成本有点大,如果考个普通一本感觉有点亏;而且水区的学校相对于旱区来说,比较好考一点,干是我报了华南师范,这个高—丢丢但是竞争也不会太激烈的院校。✅要复盘一战没做好的地方以及失败的原因。不复盘,你就不会知道自己错在哪,盲目二战是没有意义的,这样你只会在同样的地方再失败一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