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明日十月初一,老人说“三俗合一”,无论多忙,记得4事别犯忌讳

导读:明日十月初一,老人说“三俗合一”,无论多忙,记得4事别犯忌讳。不知不觉,农历九月份来到了最后一天,此时正值九月晦日

导读:明日十月初一,老人说“三俗合一”,无论多忙,记得4事别犯忌讳。

不知不觉,农历九月份来到了最后一天,此时正值九月晦日,是一个象征着月周期结束的节点,预示着旧能量的消亡。而紧接着,我们就将进入农历十月份,寒冬腊月的开始。据悉,明天是公历11月19日,农历的十月初一,这天可是有些不一般,因为这天是“三俗合一”的日子,而且还兼具自然时序与人文情感,为此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就会有重要影响。

十月初一是“三俗合一”的日子

据悉,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恰逢民间传统的朔日,还是十二建星中的破日,更是一年一度的祭祀节日,寒衣节。

首先,十月初一是朔日。朔日,属于农历月份的第一天,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在这一天,月球会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几乎同时出没,因此在地球上看不到被太阳照亮的月面,而这一天文现象也就称为“朔”,标志着新旧月份的交替。

据《礼记》中记载,“朔日,天地之和合,阴阳之和交。”说的就是朔日是天地之始,也是阴阳始交之际。此时天地之和合,既是天文时序的标志,又是民俗中的“敬始”传统。因此,古人会在这一天举行简单的祈福仪式,以期盼整个月份顺遂平安,同时也为后续的祭祀活动奠定庄重的基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其次,十月初一是破日。破日源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是十二建星中的一天,属于传统黄历中标记“破败、变故”的特殊日子。其意思也很明确,就是破裂、损耗的意思,是一个凶日,代表这一天适合终结旧事物、清理或破除障碍,但不适合开启新项目或重要活动(如结婚、动土、搬家等)。而在民俗观念中就认为此日行事容易招致不顺、冲突或损失,因此被归为“诸事不宜”的范畴。

据古书记载,“破日,红白喜事,十用九凶”。意思就是说这天不适合进行重要的活动,因为不吉利。

最后,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其核心习俗就是“送寒衣”,特点就是体现“孝亲”与“送暖”。据悉,这天天气转寒,古人认为阴间也需御寒,因此节日核心活动是为祖先“送寒衣”,通过焚烧特制的纸衣、纸钱,表达对先人的牵挂与孝心,体现“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

据《武林旧事》中记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说的就是这天人们往往都会前往坟地进行祭祖送寒衣。

这样看来,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就有很多的讲究和忌讳。其中,老人说无论多忙,记得4事别犯忌讳,哪4事?赶紧来了解下

十月初一记得4事别犯忌讳

其一,上坟忌讳

在十月初一这天,古人认为需要上坟祭祖,而上坟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9点至下午3点之间完成。这是因为此时昼短夜长,郊野墓地地形崎岖,天黑后视线不清易发生意外。而且这个时段阳气较盛,古人认为此时祭祀能有效抵御阴寒之气,护佑祭拜者身心安康,同时确保祭品顺利“送达”先人。

而且上坟时,言行举止需肃穆,忌在坟地嬉笑打闹、随意指点,更不可触碰或踩踏他人坟墓及祭品。此外,这天特殊人群需回避,如孕妇、婴幼儿及身体虚弱者,这是出于安全考量,也为规避“冲撞”风险。

其二,烧纸忌讳

烧纸是“送寒衣”的核心环节,对于烧纸来说,民间百姓往往都会先在地上画一个圈,然后将纸衣放到圈内焚烧,烧纸时还要一张张烧,等到完全烧尽为止,寓意“先人尽数接收”。而在烧完之后,应直接转身离开,忌回头张望,民俗认为此举可避免将“阴气”带回家中。

其三,不做重大活动

由于这天是破日,有“破败”的意思,代表着不吉,而且这天还被视为日月相冲或天干地支冲突的日子,而传统认为其能量场容易导致事物破裂或运势波动。因此就不能进行重大活动,如婚嫁、开业等,容易导致事与愿违。

另外,这天还是朔日,是一个阴气较重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里阴阳失衡,因此进行重要活动就容易不顺,需要大家注意。

其四,不争吵争执

我们都知道,寒衣节是以“孝亲、追思”为主题,而平和的心态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因此这天就需要家人之间相互包容体谅,避免因琐事起争执,以“和”的姿态契合日子的民俗内涵,从而利于家庭和睦与个人运势。

而且破日属于传统历法中的“黑道凶日”,象征破坏、动荡。此时天地能量不稳定,人的情绪容易波动,一旦发生争吵,小事也可能被放大,导致争吵升级,不利于家庭和谐。因此需要注意不要争吵争执。

总结,明天就是十月初一了,这天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以便让自己和家人可以顺顺当当一整年。

话说,你知道这天的讲究吗?你们那边都有哪些说法?可以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那边忌讳和习俗。

评论列表

用户95xxx03
用户95xxx03 5
2025-11-19 20:07
最好大家都不知道,只你一人知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