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太好,啥行业都得跟着抖三抖,就连一向被当成铁饭碗的殡葬业也开始翻车了。说起福寿园,这家公司在港股上市12年,一直是殡葬界的扛把子,靠卖高价墓地赚得盆满钵满,可谁想到2025年上半年直接报出2.61亿元的亏损。
这可不是小数目,营收也从去年的10.9亿元直降到6.11亿元,跌了44.5%。墓穴销量才6253个,比去年同期少6.7%,均价更惨,从12.12万元掉到6.42万元,基本打了对折。上海作为它的老根据地,营收从5.26亿元砍到2.41亿元,降幅54%。

其他地方也跟着遭殃,跌幅在30%到50%之间。整个行业都看傻眼了,以前总说殡葬是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每天中国有2.8万人离世,60岁以上老人超3.1亿,到2035年还得破4亿,按理说需求稳得一批,怎么就突然卖不动了?
现在老百姓日子紧巴巴的,房贷车贷教育养老哪样不是大头支出。2024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涨了5.3%,比前一年还低3.9个百分点。钱包瘪了,大家自然得精打细算,十几万块买个墓地?

这笔账很多人就算不过来。以前可能觉得身后事得风光点,现在越来越多家庭想通了,与其砸钱在死后,不如多花在活着的人身上。结果呢,高价墓穴直接成了烫手山芋,销量下滑,价格崩盘。
福寿园的墓园服务收入占总营收78%,上半年就降了47.35%,到4.77亿元。这不光是它一家的事,整个殡葬市场都感受到寒意。像万桐园、安贤园这些同行,也在报营收下滑,曾经的暴利时代眼看要收摊。
再看看习俗变化,这几年大家对丧葬的看法变了不少。从前讲究厚葬,觉得越排场越孝顺,其实背后多是面子工程。现在呢,厚养薄葬成了主流。

上海的海葬从1991年的200多例,涨到每年近万例,累计超8万。北京的长青园树葬,用小铜牌做标记,骨灰埋在松树下。杭州龙居寺的花坛葬,骨灰放进可降解容器,埋进花坛,来年还能开花。武汉的江葬壁葬,费用就几百到几千块,比高端墓地便宜太多。这些方式不光省钱,还环保,越来越受欢迎。
政策这头也发力了,国家一直在推殡葬回归公益。民政部多次发文鼓励绿色安葬,2025年4月出的《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明确单体墓位面积不能超0.5平方米,公益性墓穴占比得达70%。

公益墓地建得越来越多,价格亲民,老百姓有了更好选择,自然不理那些溢价产品。福寿园的商业模式,本来靠早年低价拿地,开发成高端墓园卖高价,利润率超60%,是普通行业的12倍。
可现在政策一收紧,土地供给受限,高毛利空间被挤压。整个行业从暴利转向规范,福寿园这种龙头也扛不住,投资者以前把它当抗周期典范,现在股价跌到10年低点,市值缩水。
这亏损不是行业衰退,而是社会进步的信号。现在人们醒悟了,死不起不是坏事,而是大家开始理性消费。经济压力大,习俗在变,政策在管,三股力量合起来,让暴利模式玩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