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学院学生到领袖,斯大林的前半生,藏着苏联快速工业化的答案......
引言:强悍的斯大林如何练就?
工业化是强者之路,不明白强悍的人如何诞生,就不懂为何只有斯大林能带领苏联完成工业化。
这里先用简短的语言回顾斯大林前半生,明白强人是如何诞生的。
1878年,有着土地吞并嗜好的沙皇俄国,终于在持续数十年征战后,将整个格鲁吉亚吞并了。也是在那一年,一个改变苏联命运的人诞生了。
这个人就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出生年份也有1879年的说法)
斯大林出生地格鲁吉亚,是一个悲催的地方,常年的内部争斗,还有夹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夹缝中的现实,让这里的人们日子并不安稳。
不安稳的日子过多了,就成了穷山恶水。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格鲁吉亚的民风也就自然彪悍了起来。特别是斯大林出生的“古镇哥里”更是如此。
男人们平时的活动无非如下几样,喝酒驱寒,打拳锻炼,摔跤发泄,跟婆子造人。
这彪悍民风,还有特有的风俗爱好,让沙皇俄国政府也管不来了,就干脆让这个古老的城镇自治,这是面积太大的国家,治理新归属领土的惯用手段。
刚本征服的领土,彪悍的民风,自治的城镇,混乱的环境。
这就是斯大林成长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如果不强悍一点,是会吃亏的。
那么斯大林家庭情况如何?
熟读历史的,估计多有耳闻。
鞋匠作坊家庭出生的斯大林,在手艺人老爹养育下,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谁曾想,不久后变故就来了,养成酗酒习惯的老爹,从慈父变成了暴君,动不动打女人孩子,让斯大林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关键时刻,母爱铸就了斯大林的强大。
斯大林的母亲,名叫叶卡捷琳娜·凯瑟琳·朱加什维利,生斯大林之前有过两个儿子,却都不幸早夭,终于有了斯大林这个健康的孩子,老母亲当然视若珍宝。
并给他取小名“索索”,将他称呼为上帝的恩赐。在父亲酗酒那段时间,如果不是这个母亲坚持,让斯大林进初级神学院读书,世界上或许会多个鞋匠少个领袖。
11岁时,斯大林失去了父亲,没了男人依靠,并没有让老母亲放弃斯大林的学业,为了能让日子读书,老母亲可以不知疲倦帮助神学院领导做事,仅仅只为了一个月3卢布的奖学金,还有让儿子能顺利学习,母子俩就这么用10卢布的生活费(约等于680元)钱艰苦度日。
这么艰苦也要坚持,只因为他母亲看准了一件事,儿子要想出人头地,顺利毕业,当个安逸的神职人员,是很好的选择。
能去神学院读书的,也都不是一般人家子女,多有,神甫、官吏和小贵族子弟。
这就让斯大林的学业,始终伴随着众人的鄙夷,弄得斯大林很是不忿。
不忿了,男子汉斯大林当然要想办法。
这艰难的时间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坚韧性格和强悍的禀赋。上学后的斯大林,读书依旧努力,但也有了副业,那就是去街头当混子。
相较于读书,做混子能更好更快地改善家庭环境,因为社会有黑、白、灰,灰色总是活络一点,但凡多点心机,多点手腕,还是好赚钱的。
斯大林就这么边读书,边当混子,小日子过的也很不错,学习上,成绩优秀,做混子,也用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招揽了不少人跟随,成了地方一霸。
这地方一霸,可别小看,以为跟着他的都是无业游民,恰恰相反,斯大林用他的个人魅力和独有情商,跟富二代,官吏子弟,还有工农子弟,贵族小子都能打成一片。
可谓深谙人脉的重要性,有个啥事,招呼一声就有人帮忙,算小地方的大人物。
这人格魅力也是杠杠的,在加上英武的长相,除了个子矮点,斯大林还是很酷的,的而且女人缘很足。
这从斯大林年轻时候的照片就能看出来。
可当混子在长辈哪也不能当一辈子啊?
当时斯大林老妈的心愿就是,自己只要顺利毕业,当个神棍也是不错的!
但斯大林志不在此啊。
喜欢读书,又混迹社会的他,整日里在学校和社会游走,琢磨的从不是神学书籍,反而是各种政治书籍和小说,参加了不少课外活动,也接触了不少杂人。
书读杂了,人见多了,难免思想就偏了。
一来二去,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日子,斯大林解锁新思维,并在随后成了一名坚定的运动份子。按照斯大林的说法就是,做神棍实在太没劲了,我要为大众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这豪言壮语,让他早早加入了革命,成了最老资格的列宁跟随者。
随后就这么跟随列宁一生,也深受列宁信任。
为何列宁信任斯大林?则和斯大林的特殊才能有关,这才能,在之后也多有体现!
干革命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是钱!
列宁同志是思想导师,理论大师,演讲大师,口若悬河,但口袋空空。其他同志也差不多,经常流亡的日子,让他们过得都不宽裕,比如托洛斯基就是,一流亡,就是环球旅行。
这时候,斯大林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了。
不就是没钱吗?我去弄呗!
常年在格鲁吉亚小城练就的彪悍做派,还有精明手腕,让斯大林跟其他人气质非常不同,这不同,还有那曾经的人脉和兄弟,让斯大林带领自己的一票兄弟,在年仅20多岁的时候,就成了捞钱能手。
至于手段,那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绑架,抢劫,弄罢工都干过!
这一来二去,就弄了不少钱给列宁,就此成了列宁的心头好!
至于斯大林捞钱经历的艰辛,也有数据为证。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斯大林被捕7次、流放6次,从流放地逃出5次,这一切铸就了斯大林的军功章,也让他成了列宁倚重的人。
这十多年间斯大林受尽磨难,也体会了艰难,更认清了人心,也明白了强者为王的真理。
在这多重因果叠加下,才有斯大林的极端自信。
这自信就是但凡认准了的事情,一定要干成。
这就是斯大林跟其他苏联领导人,最不同的地方,彪悍、坚定和极端自信,当然还有粗鲁。
一个妥妥的强人范式有没有?
正因为这强人范式,才有苏联快速工业化的成功!
至于如何成功的?我们继续看!
工业化的必然性在哪?
1931年2月4日,斯大林曾在一次讲话中阐述了工业化的重要性: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这就是斯大林极力发展工业化根源!
首先:当时的苏联,工业进程太过落后,就算恢复了沙俄时代的工业底蕴,但在西方国家面前依旧落后不少。落后不是共产主义。
其次:经济大萧条时代背景下,国际矛盾越来越突出,全世界都在进行此起彼伏的经济战,贸易战,其中暗藏的热战风险,也让斯大林焦虑不安。
最后:诞生后的苏联,一直在国际上遭遇广泛敌对,虽经过十多年发展,局面有所缓和,可根深蒂固的仇视让苏联的外部环境非常不好。
这三点让苏联时不我待,因为按照正常速度发展,苏联要超过英美,至少要四五十年的时间,这时间太长就是致命要素!
真过了50年苏联还存在与否是问题?没有自己强力推进,继任者有没有魄力是另一个问题?
于是,一场斯大林模式下的,快速工业化成了必然。而这必然,在经济大萧条的大背景下,也有了成功的可能。
但,要借力经济大萧条,你需要有资金啊?农业就成了苏联仅有的依靠。
因为资本积累的方式中,殖民征服搞不了,对外战争不靠谱,贸易致富即没渠道也没产品。
反观农业,那是苏联的强项,按照数据显示,沙俄时代,俄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供应量的45%左右,这就是比较优势的体现。
有粮食,还愁没钱吗?唯一需要想办法的是,如何让粮食成为财富。
农业集体化的精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