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没想到啊:秦汉三国时期的人身高和现在差不了太多啊

你一定看过“诸葛亮八尺有余、容貌甚伟”“关羽身长九尺”更有传闻吕布身高超过一丈,个个都是1米8的大帅哥。那么秦汉三国时期

你一定看过“诸葛亮八尺有余、容貌甚伟”“关羽身长九尺”更有传闻吕布身高超过一丈,个个都是1米8的大帅哥。那么秦汉三国时期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我们先来看下秦汉时期有关的史书之中的记载(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这几本),据统计,史书当中有明确身高记载的一共有48人,还有一些比较模糊的描述,例如“朱然身高不足七尺”“刘表、许褚八尺有余”,这些全部加起来,总计60人。其中七尺(161cm)以下的4人,七尺至八尺(184cm)的11人,八尺至九尺(207cm)有41人,九尺以上的4人。按照史书记载的话,1米8的大帅哥,确实占了绝大部分。而且记载着这些人当中,其中有17人为山东人,而且有13人的身高都超过了八尺,用彪形大汉来形容山东人并非空穴来风啊。

如果仅从古书来看的话,古人的身高体型确实是不得了。但是仔细一想就知道,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这里记载的60人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不是王侯将相,就是达官贵族。他们要么有着比普通人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要么就是人中龙凤,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实力。所以这些数据并无法代表秦汉时期普通民众的身高。

在《居延汉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简牍之中的记载更能贴近民众生活,因此从简牍当中选择的数据将更能反映真实的秦汉三国时期的民众身高。

隶臣、城旦高不盈六尺五寸,隶妾、舂高不盈六尺二寸,皆为小;高五尺二寸,皆作之。《秦律十八种·仓律》

隶臣欲以人丁粼者二人赎,许之。其老当免老、小高五尺以下及 隶妾欲以丁粼者一人赎,许之。《秦律十八种·仓律》

在《睡虎地秦简》记载着这样两件事:第一,秦朝的时候按照身高来规定可以领到的口粮数量,其中以六尺五寸作为评判依据,以上可以领到大份的口粮,以下则是只能领到小份的口粮。

第二件事则是按照五尺二寸作为参加劳作的标准。六尺五寸和五尺二寸这两个数据非常有意思,按照汉尺换算的话,对应的分别是150cm和120cm。

这两个数字在我们现在不也经常用到吗?一个120cm以下的儿童可以免车票,120cm-150cm则是半票,150cm以上就要买全票了。

在秦律当中,以六尺五寸作为领取口粮的标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超过六尺五寸,就是青壮年了,所以可以领到大份的口粮。而按照五尺二寸作为评判参加劳动的标准,意味着超过了五尺二寸,就有一定的劳作能力的,逐步迈入到了成年人的阶段。

甚至有没有可能1米2和1米5的数据就是来源于这份秦律,不知道有没有懂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一起分享一下!

翻阅《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简牍,发现有身高记载的247例,发现七尺二寸(166.3cm)的人数是最多的达到104人,占比接近一半,而在七尺二寸与七尺五寸(173cm)之间达到213人,占比高达86%。

还有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曾经出土的一具男尸身长167.8cm,生前爵位为五大夫,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还有江苏连云港汉墓出土的一具女尸身长158cm,根据墓中资料得知是一名地方官员的正妻。

还有就是秦始皇陵里的兵马俑的尺寸大都是175cm至183cm,兵马俑本来就是以秦朝士兵为原型,所以这组数据也比较能够反映当时的身高情况。

当然要注意的是,兵马俑的尺寸为了体现气势磅礴,肯定会稍微夸大一些,普通民众的话,身高在167至175之间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而这与简牍当中的记载的数据也是颇为相近。

甘肃

陕西

河北

山东

山西

河南

简牍

170.26

167.31

170.28

169.29

167.09

166.92

1985

167.69

167.16

167.6

167.10

166.98

167.86

2024

173.79

174.73

175.51

175.48

173.59

173.44

将简牍中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简牍之中248例只有109例有明确的籍贯,按照现如今的行政归属进行了划分,和1985年和2024年的我国人口身高进行对比:可以说秦汉三国时期的民众身高和我国现代的身高基本相差无二。当然,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2024年我国的平均身高相比于1985年还是有着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