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完成了一项关键议程——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为此次举行的第28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迈入全新阶段,从传统的关税减让扩展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

图源:央视新闻
自贸区建设历程:从1.0到3.0的演进
中国与东盟自2002年开启自贸区建设进程,至今已走过23年。
回顾这段历程,自贸区建设呈现出清晰的演进路径:2010年,随着1.0版的全面落地,双方合作重心集中于货物贸易的自由化;至2015年,关系迈入2.0新阶段,合作范围成功拓展至服务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这一更深的层次。
而此次签署的3.0版升级议定书,则标志着双方合作从“市场准入”和“开放升级”进入了 “规则与未来” 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目前已互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与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2024年,双边贸易规模达到9823亿美元,这一数值是2002年自贸区启动之初的17倍。
如此显著的增长,充分印证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在驱动双边贸易往来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图源:央视网
3.0版升级:涵盖九大领域的创新
3.0版升级议定书共涵盖包括中小微企业、数字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在内的九大领域。
此次3.0版升级的一个核心变化在于合作框架的扩容,一次性纳入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五个全新领域。
此举绝非简单的范围扩大,而是双方共同意志的体现,即通过协同行动,主动引领新兴领域的规则构建,将合作推向新的战略高度。

图源:央视网
对企业与消费者的实际影响
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不仅对国家间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将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竞争政策与消费者保护方面,本次协定实现了一项重要突破:首次构建了同时覆盖企业与消费者的系统性规则框架。
该框架针对网络消费、跨境旅游服务及消费欺诈等新型消费场景设置了专门条款,不仅拓展了消费者权利内涵,也进一步明确了经营主体的法律责任,从而全面提升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层级。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并增强其对知识产权的理解、运用与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从自贸区升级中获益。

图源:央视网
对于广大外贸企业而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不仅是宏观政策的升级,更是市场机会的实质性扩容。
这意味着,外贸从业者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竞争优势,主动将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与供应链优化纳入企业核心战略。
政策的东风已至,唯有率先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运用规则的企业,才能在中国—东盟这个近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中,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