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彩礼谈妥却栽在改口费上,我的婚礼成了大型尴尬现场

谁能想到,我和男友长跑一年的爱情,没折在异地恋,没卡在家境差,偏偏在婚礼当天,被一个改口费红包搅得天翻地覆。现在想起当时

谁能想到,我和男友长跑一年的爱情,没折在异地恋,没卡在家境差,偏偏在婚礼当天,被一个改口费红包搅得天翻地覆。现在想起当时宾客们的眼神,我还能抠出一整个迪士尼乐园。

我是农村独生女,按理说在老家这条件,多少得受点重男轻女的气。可我爸妈偏不,街坊邻居嚼舌根说“没儿子断根”,我爸直接拎着锄头怼回去:“我家姑娘比小子金贵十倍!”从小到大,我要星星他们不摘月亮,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我没活成他们期待的“别人家孩子”,就是个扔人堆里找不着的普通姑娘。

直到工作后遇见男友阿哲,我才觉得“普通”也能被当成宝。他是真·暖男,暖到骨子里的那种。我来例假他能提前泡好红糖姜茶,我加班他能在公司楼下等到半夜,连我随口说的“想吃老家的腌萝卜”,他都能跑遍菜市场找配方。用我妈的话说:“这小子,比你妈还细心。”

阿哲是城里的,爸妈都是公务员,家境比我家好不少,还有个嫁人的姐姐。去年见家长,我爸攥着阿哲的手问“能不能对我闺女好”,阿哲点头跟捣蒜似的,我妈当场就拍板:“这女婿,我认了!”

订婚时彩礼先闹了点小插曲。阿哲家一开始只愿意给十万,我妈脸当时就拉下来了——倒不是图钱,主要是我家陪嫁都备了十五万,这一对比,像咱上赶着嫁闺女似的。阿哲也是个实在人,回去跟他爸妈磨了三天,软磨硬泡把彩礼加到二十万,这事儿才算翻篇。

我本来以为,最大的坎都过去了,婚礼肯定顺风顺水。谁知道,真正的“雷”藏在改口费里。婚礼办的西式,但我妈说老祖宗的规矩不能丢,敬茶、改口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那天我穿着婚纱,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挽着阿哲的胳膊走进酒店宴会厅,心里美得冒泡。轮到敬茶环节,我端着茶杯,脆生生喊了声“爸、妈”,公公婆婆笑得眼睛都眯成缝,把两个红包塞我手里。我随手揣进婚纱口袋,光顾着紧张,压根没想着拆。

结果刚走下台,我妈就凑过来,神神秘秘地戳我:“闺女,让妈瞅瞅你公婆给了多少改口费,沾沾喜气。”我没多想,把红包掏给她。谁知道我妈拆开一看,脸色“唰”地就变了——红包里就两张二百五,加起来才五百块。

“你爸给阿哲包了三千!”我妈声音都变调了,拉着我的手腕就往外走,“他家条件比咱好这么多,就给五百?这不是瞧不起人吗?以后你在他家能有地位?”我被她拽得一个趔趄,婚纱裙摆都踩皱了,周围宾客的目光“唰”地全聚过来,我恨不得把脸埋进胸口。

这时候婆婆也凑过来了,一看这架势,立马明白过来。我以为她会说句软话,或者补个红包圆场,结果她直接开怼:“亲家母,改口费就是个心意,难道还要论斤称?我们家条件好是我们的,凭啥就得多给?”

“心意?”我妈也火了,嗓门拔高八度,“我闺女改口喊你一声妈,你就给五百块心意?我给我女婿三千,是把他当亲儿子,你这是把我闺女当啥了?”

俩老太太就这么在宴会厅中央吵起来了,一个说“瞧不起农村人”,一个说“掉进钱眼里”,阿哲夹在中间,脸都白了,拉着这个劝那个,嘴里就会说“别吵了别吵了”。我站在旁边,穿着洁白的婚纱,像个多余的道具,连服务员路过都忍不住多看两眼,那眼神,比聚光灯还刺眼。

最后还是阿哲他姐赶来,把俩老太太拉开,又悄悄塞给我一个大红包,低声说“别往心里去,我爸妈就是老观念,觉得意思到了就行”。婚礼算是勉强办完了,可我全程像个提线木偶,笑都笑不出来,连切蛋糕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晚上回到婚房,我拆开阿哲他姐给的红包,里面是两千五,加上之前的五百,刚好三千,跟我爸给阿哲的一样。阿哲蹲在我面前,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对不起,是我没跟我爸妈沟通好。他们不是故意的,就是觉得改口费就是个形式……”

我没怪他,我知道他夹在中间最难。可我心里的疙瘩怎么也解不开——真不是在乎那几千块钱。我爸妈给三千,是把阿哲当成家庭的一份子;公婆给五百,哪怕是真觉得“形式而已”,也透着股“你配不上我家”的敷衍。

后来公公婆婆也跟我道歉了,说当时没多想,觉得城里改口费都这个数。我笑着说“没事”,可心里清楚,这事儿不是钱的问题,是态度问题。就像我妈说的:“我养了二十年的闺女,不是五百块就能打发的。”

现在结婚快半年了,公婆对我挺好,时不时炖了汤让阿哲给我送来,上次我感冒,婆婆还特意熬了姜茶跑过来照顾我。可我偶尔想起婚礼上的闹剧,还是会忍不住笑阿哲:“你说你当时咋不跟你爸妈说清楚,害得你老婆在几百人面前丢人。”

阿哲总会挠挠头,把我搂进怀里:“以后咱家规矩你定,别说改口费,就是你让我给咱妈磕一个,我都不含糊。”

其实啊,姑娘们嫁人,图的从来不是彩礼多少、红包大小。图的是他把你放在心上,图的是他家人对你的尊重。那些说“谈钱伤感情”的,往往是没把你的感情放在眼里。毕竟,连“改口”这份仪式感都敷衍的人,又怎么会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