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今日说法》主持人买茶被骗 1000 元!反诈者中招引警惕

“你说我这个天天宣传反电诈、反诈骗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也会上当受骗啊。”11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

“你说我这个天天宣传反电诈、反诈骗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也会上当受骗啊。”11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让不少网友深感意外——这位深耕法制宣传多年的主持人,竟栽在了一场看似陈旧的街头骗局中。

事件始于李晓东在银行办事后的停车场。一位中年男子主动上前推销茶叶,在其明确表示“不喝茶”后,对方坚持打开奔驰车后备箱与后车门,展示满箱包装精美的茶叶。男子编造“北京展销会结束,带茶返乡不便,需腾座椅载人”的理由,将标价1000元的铁观音降至300元一盒,见李晓东仍有犹豫,又进一步降至200元一盒。“觉得确实便宜,一咬牙、一跺脚”,李晓东最终花1000元买下5盒。

然而,这份“实惠”很快被证实是陷阱。次日,懂茶的朋友鉴定后告知,这些茶叶是添加了香精的伪劣产品,“50块钱一盒都不值”。从警惕拒绝到最终付款,李晓东的经历恰似一场反诈宣传的“反向示范”,也让这起骗局更具警示价值。

事实上,此类“豪车低价清货”骗局并非新鲜事物。浙江省消保委曾于去年5月发布提醒,在博览会会场、高速服务区等场所,常有骗子驾驶豪车,以“展会剩余产品带不走”为由低价抛售茶叶、海鲜、床品等物品,实则以精致包装掩盖伪劣本质。今年7月,成都市民卫女士便在会展中心停车场遭遇类似套路,被开迈巴赫的骗子诱导支付888元买下5盒质次茶叶。网友在评论区也纷纷印证,“这是很多年前的老套路”,核心便是利用消费者的贪便宜心理。

李晓东的“中招”,打破了“专业人士不会被骗”的固有认知,正如网友感慨:“没被骗过只因为没遇见适合自己的剧本”。这与此前“反诈大使”朱时茂被骗2000元的经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便具备丰富的反诈知识,当骗局精准击中人性弱点时,仍可能失守防线。在此次事件中,奔驰车的“高端”背书、“展销剩货”的合理说辞、价格从300元到200元的层层让步,逐步消解了警惕,而“贪便宜”的念头最终成为破防的关键。

事后,李晓东在视频中坦诚反思:“诈骗手段总有一款适合你”“人只要起贪念,距离被骗就不远了”,这份自我剖析让事件的反诈价值进一步升华。作为长期从事法制宣传的公众人物,他主动公开受骗经历,并非自我暴露,而是以最鲜活的案例印证了“反诈无例外”的道理——没有谁能凭借身份或知识完全隔绝骗局,唯有时刻绷紧警惕之弦,才能筑牢防线。

从街头骗局到电信网络诈骗,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人性弱点的利用。李晓东的经历再次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古训永不过时,面对“超常优惠”“紧急清货”等说辞,无论对方身份看似多么可信、场景多么合理,守住“不贪小利”的底线,才是最有效的反诈屏障。这场特殊的“反诈公开课”,也让更多人读懂:反诈不是某类人的必修课,而是每个人的日常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