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动驾驶赛道的双生路径
2025年,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浪潮中,新石器与九识智能作为低速无人车领域的代表企业,正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前者以技术输出为矛,构建全球化生态;后者以低价策略为盾,深耕国内市场。这种差异化发展不仅折射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战略智慧,更可能预示着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演变。
新石器:技术输出海外扩张的拓荒者
全球化战略的技术基座
新石器以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已在全球部署超一万辆自动驾驶车辆,形成覆盖物流、零售、最后一公里服务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其技术输出模式通过与阿联酋K2公司战略合作实现,将自动驾驶配送平台深度整合至阿布扎比智慧出行生态系统。这种合作不仅包含硬件销售,更涵盖技术支持、本地化培训及运营维护能力建设,形成"技术-服务-生态"的完整输出链条。
新石器与阿联酋K2的合作堪称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输出的典范。该项目不仅实现车辆部署,更通过建立本土运营维护中心,培养当地技术人才,形成可持续的生态闭环。新石器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标准化硬件平台适配不同区域需求,同时通过云端大数据平台实现算法持续迭代。这种"硬件标准化+软件定制化"的策略,使其在中东等市场快速复制成功经验。
全球部署的万辆级自动驾驶车辆,每日产生海量运营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优化了路径规划算法,更构建起覆盖多气候、多交通环境的场景数据库。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数据中台,新石器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升级。这种数据驱动的全球化战略,使其在海外市场具备持续进化能力。
九识智能:国内低价竞争的搅局者
有媒体报道,在中邮速递7000台无人车租赁集采项目中,九识智能以1300-1800元/台/月的超低报价中标,"以价换量"的策略甚至被老客户吐槽遭背弃。这种策略依赖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硬件成本垫付6万-8万元/台,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边际成本;运营成本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实现单车日均配送量提升;维保成本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维修难度,形成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但不要忘记这是“租赁集采项目”,未来长周期内一切不定变数皆有可能。
这种模式简单概括就是"高投入、慢回流" 。面有潜在风险,部分中标区域尚未开放低速无人车路权,实际交付量存疑。长期来看,若无法突破 "规模越大、亏损越多" 的恶性循环,技术研发与服务质量都将受挤压。
通过与中邮速递等企业的合作,九识智能快速实现区域渗透,但互联网那套"烧钱换规模" 的打法,不一定适配无人车市场。因为每新增一台车都意味着刚性硬件支出,这只是小头,运营成本随规模扩大而呈几何级数的增长,这才是大头。简单来说,订单越多、亏得越多。九识的逻辑就是通过亏钱卷低价,占领区域市场,但也往往难持续性的占有。因为价格战只能换取短期订单,无法构建长期竞争力。行业需摒弃 "唯规模论",回归 "技术成熟度、运营效率、成本控制" 共同支撑的商业闭环。
差异化发展的深层逻辑与未来展望
新石器选择技术输出路径,源于其全球化技术积累与生态构建能力。通过与K2等国际伙伴合作,其技术标准获得国际认证,为后续全球扩张奠定基础。而九识智能选择国内低价策略,则基于自己对内外环境独特理解——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形成先发优势。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石器的全球化战略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如何平衡技术输出的收益与本地化运营的投入,如何构建跨文化的技术生态,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而九识智能本质就是在国内市场低价搅局,低价策略将面临规模化带来的成本压力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双重挑战。
对于广大企业而言,精准评估自身核心优势——技术先锋型企业可拓展海外高附加值市场,运营效率突出的企业可专注国内垂直场景深耕——规避同质化低价竞争陷阱,才是破局行业困局的关键路径。唯有践行此道,产业方能跳出“资本换规模”的恶性循环,真正走向健康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