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黄治茂 媒体人
普京火速接受停战条件,原来是俄罗斯挖出了一颗“超级定时炸弹”,俄总统就算想继续打下去也是身不由己。
就在俄总统普京就特朗普“28点和平计划”迅速表态,称愿意就此为基础进行停战谈判的同时,俄罗斯央行发布了一则最新报告,结论对于普京政府而言犹如“一颗定时炸弹被发现”,情况可以说是十分糟糕。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俄罗斯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没能按时偿还给俄罗斯国内各家银行的贷款额增加了1.9万亿卢布,不良贷款总额已达10.4万亿卢布,约合9400亿元人民币。
更夸张的是,平均每4家贷款企业之中,就有1家出现了贷款逾期的问题。

这种大规模的贷款逾期,已然成为一颗埋在俄罗斯银行体系中的“定时炸弹”,俄银行业人士担心,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企业无力偿还贷款,导致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放缓,甚至演变成一场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债务危机,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这种大规模债务违约情况出现,背后是西方制裁不断加码与战争持续,导致俄罗斯经济下行的现实写照。
首先,从去年开始,俄罗斯国内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为了能够抑制通胀,俄罗斯央行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较高的关键利率,这便导致贷款利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的贷款成本增加,且债务负担加重。
其次,整体经济发展放缓,导致很多俄罗斯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下降。
尤其是在零售、建筑等行业,一些企业的利息支出已经超过了其实际利润,这就导致一批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反过来增加了银行的不良债务数量。
最后,由于西方制裁之下,俄罗斯能源出口面临了重重难题,俄罗斯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军费等支出却不减反增,政府只能通过加税等手段来增加收入,这就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了部分企业的偿债意愿。

一言以蔽之,俄罗斯现在就是进入了一个,企业需要通过贷款等融资手段渡过经济困难期,但银行利率越来越高,政府不断加税,反过来导致企业偿债支出越来越高,坏账率不断升高,银行最终收不回利息甚至本金的尴尬局面。
俄罗斯银行业其实早就意识到了问题,今年6月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发出警告,称在12个月时间内,俄罗斯有出现系统性银行业危机的风险,且实际情况可能比官方数据更为严重。
可是这种经济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已经不是俄罗斯央行等部门小修小补就能够有效解决的了,要想真正消除潜在风险,拆除这颗吨位越来越大的“定时炸弹”,俄罗斯政府就必须想办法扭转经济形势。
而要想扭转形势,就需要尽快结束俄乌冲突,就算不能在谈判桌上,让西方解除现在已经达到3万多项的对俄制裁,俄罗斯政府也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之中。

正因如此,在特朗普政府提出有关乌克兰的新28条计划后,普京政府即便不愿接受其中部分条款,也点头同意了以这一新和平方案为基础,与美乌等方继续进行磋商。
为了促使乌克兰接受美国提出的新计划,普京还亲自视察俄军部队,鼓舞前线官兵士气,向乌克兰展现自身强硬的一面,强调如果乌克兰拒绝美国方案,俄军将继续推进。
普京这种强硬姿态的另一个用意,应该是向美欧和乌克兰证明,尽管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困难,但莫斯科有信心顶住压力继续战争,进而干扰外界对俄罗斯实际情况的判断。
毕竟,俄乌双方现在打的是一场经济仗,两国经济都因为战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乌克兰现在能够动用的政府资金同样越来越少,在俄罗斯看来,只有他们抗住最后一口气,就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体来看,俄罗斯现在面临的是一场深层次的经济危机,银行体系中那颗写着10.4万亿卢布的“定时炸弹”,不仅是金融数据的警示灯,更是整个经济体系承受巨大压力的真实写照。
普京政府如今面临双重考验:
一方面,要维持前线军事行动的持续进行;
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国内经济根基的动摇。

这场危机现在已经成为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后续的事态发展,就看是俄罗斯整个紧急体系的承受力先达到极限,还是普京政府能在军事、外交博弈中率先打开局面。
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在现代战争中,经济战线的胜负往往决定着最终结局。
俄罗斯正在这条双线作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通过外交谈判寻求制裁的松绑,同时以战场上的强硬姿态为谈判增加筹码。
这条道路充满风险,俄罗斯内部的一颗颗“定时炸弹”最终是被安全拆除,还是轰然引爆,将取决于莫斯科能否在战略需求与经济现实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