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潘汉年被捕。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潘汉年才得以平反。不过此时的潘汉年已经不在人世。
潘汉年被捕的原因,还要从抗日战争时期说起。
1、潘汉年的工作潘汉年在从事情报工作方面天赋很强。上海特科在遭遇顾顺章事件后,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时候还是潘汉年前往上海,重建了上海的情报系统。抗战期间,潘汉年被安排在日占区从事情报工作,为新四军乃至延安方面提供关于日军方面的情报。
日本人虽然依靠武力占领中国大片土地。但是一方面日本人在中国堪称人生地不熟,二来则是日本的人力资源有限,所以日本人到了中国以后,想要保证占领状态,就需要发展一些汉奸来辅助。在这个背景下,汪精卫的汪伪政府开张了。
潘汉年有时候为了搞到日本方面的情报,有时候需要通过分化、联络汪伪方面的一些人。在这个背景下,潘汉年和汪伪旗下的情报机构头目李士群产生了交集。潘汉年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倒是从李士群那里,弄到了不少关于日军方面的情报——当然,这事情说起来轻松,但本质上,却的的确确是与狼共舞——毕竟,日本宪兵和汪伪的特务,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存在。
2、特殊的会见话说1943年的一天,潘汉年收到消息:日军打算对新四军的根据地开展一轮扫荡。不过,日军的投放兵力情况、兵力部署情况以及其他细节,潘汉年希望能弄清楚。这样的话,可以让新四军在获得详细情报以后,掌握一定的主动性。毕竟对于战争来说,情报实在太重要了。
为此潘汉年在南京会见了李士群,希望能从李士群这里拿到自己想要的情报。不过,见面后,李士群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要求:我们“汪主席”最近健康状态不大好,精神状态低迷,所以希望潘先生能和他见一面。
“汪精卫要见我?”潘汉年大脑飞快的在分析事情的可能性以及可行性。不过,潘汉年此时人在南京,即日伪占领区,看李士群的态度,自己见不见汪精卫,其实也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于是在无奈之下,潘汉年去见了汪精卫。当然汪精卫见潘汉年是有自己的打算。不过,潘汉年也没有表述出任何不合理的内容。
潘汉年离开南京后,经过一番辗转算是回到了新四军的根据地。本来按照规矩,潘汉年需要把会见汪精卫的事情上报。但因为一系列的因素,潘汉年没有来得及将这件事及时汇报。之后,汇报这件事就耽误了下来。
而这就为后来潘汉年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1955年,潘汉年这才汇报了自己见汪精卫的事情。此时距离潘汉年见汪精卫,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这个情况也给潘汉年带来了麻烦,所以潘汉年遭到了逮捕。
3、晚景其实很多事情都有规矩。不可否认潘汉年没能及时上报自己的一些工作情况,确实属于工作方面的疏忽。可以说,潘汉年因为一次存在被外界误会且没有及时上报的会面,导致自己蒙难。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到叹惋。
1977年,潘汉年去世,1982年,潘汉年获得了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