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2025年10月18日12时,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有网友说,对于杨振宁来说,如果你没有学到物理博士,见他如同萤火之光比皓月之辉,如果你读到物理博士,方之见他如同浮游见青天。
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至今,中国只有12位华裔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只有3位是中国籍,分别是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

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他死后,央媒连发5个关于杨振宁的视频,清华大学的师生排队前往高等研究院,为他献花,社会各界纷纷缅怀。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表示,在物理学家中,杨振宁第一,费曼第二,霍金第三。

杨振宁35岁就获得诺贝尔奖,担任国际国内多所大学的院士,回国后82岁还在为学生讲课,90多岁还经常在图书馆查资料,2021年还获得感动中国人物,他创建了南开理论物理研究所,清华高研所等等。
他一生心系祖国,一个顶尖的物理学家,就算他回国后不做什么,带回来的信息,成果和方向,都可以使得祖国在物理领域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文科生,小编觉得他给年轻人的建议很好,他说选择有发展的领域,比单纯聪明或者努力更重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让我们一起了解杨振宁背后的故事。

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爷爷杨邦盛是一名秀才,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杨振宁是长子,兄弟姐妹一共有5人。

父亲杨武之长的风度翩翩又有才华,杨振宁刚出生10个月的时候。
杨武之就通过安徽省的公费出国留学考试,前往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这一走就是5年。

杨振宁和母亲罗孟华相依为命,罗孟华虽然只读了几年的书,但是很重视杨振宁的教育,在他4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写字。
杨振宁从小就很聪明,一年就学会了3000字,母亲罗孟华和杨振宁感情很好,杨振宁曾说,自己能那么长寿,完全是靠母亲的基因。

因为父亲家族有糖尿病史,祖父就是因为糖尿病去世,父亲和叔叔晚年都饱受糖尿病的折磨。
5岁的时候,杨振宁就能把晦涩难懂的《龙文鞭影》背的滚瓜烂熟,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学成归来,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华罗庚,陈省身都曾是杨武之的学生。

从小在清华园长大,杨振宁有着很好的学习氛围,邓稼先和杨振宁从小就是至交,因为2人的父亲是好朋友。

11岁的时候,杨振宁考入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杨振宁的数学很好,他原本以为作为清华教授的父亲,可以教他微积分。
但是父亲觉得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知识应该循序渐进,杨振宁后来坦言父亲的教育方式很好。

在初一暑假期间,杨武之找了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教杨振宁历史知识和《孟子》。
杨振宁也是过目不忘,一个暑假下来,就把孟子背的滚瓜烂熟。

12岁那年,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神秘的宇宙》,看完之后备受鼓舞,向父母坦言,自己以后一定要拿诺贝尔奖。
父亲发现杨振宁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能够举一反三,于是在杨振宁的一张照片上,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其伯瓌”。

杨振宁高中时期经历卢沟桥事变,高二只读了半年,高三没有读,在高考前夕,因为考大学要考物理。
16岁的杨振宁借了一本高中物理,只自学了一个月就去参加高考,他发现物理比化学更有意思,自己更喜欢物理。
高考他以总成绩第二名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2月,转至物理系。

杨振宁坦言,在西南联合大学7年,让自己对物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当时的教学环境并不好,教室是铁皮做的,地上全是泥土,实验室的设备也不先进。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杨振宁还能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奖学金,后来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16岁的时候,杨振宁曾经喜欢一个女孩叫张景朝,她是数学系的女孩,长的漂亮又活泼,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因为父亲是清华数学系教授,张景朝会时不时来找杨振宁的父亲请教问题,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
但是张景朝的到来,让杨振宁无法静心下来,为了学习和学业,杨振宁放弃了这段懵懵懂懂的初恋,直到27岁才开始谈恋爱。

1944年,22岁的杨振宁成为全国物理专业唯一被录取的留美生,同年还获得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在等待签证的一年过程中,杨振宁在西南联合大学附中教授高中数学。

才华横溢的杨振宁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杜致礼比杨振宁小5岁,曾经是杨振宁的学生。
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政府高级将领杜聿明,气质优雅的杜致礼,作为大家闺秀,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因为1年后要到美国芝加哥留学,杨振宁和杜致礼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两人一别就是5年,期间没有任何联系,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1949年12月圣诞节,杨振宁和朋友聚餐走进了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在那里遇见了杜致礼。
几十年过去了,杨振宁还记得在茶餐厅遇见杜致礼时,她戴着一条珍珠项链,看起来雍雍华贵,很漂亮很有个性。

当时的杜致礼在纽约圣文森学院半工半读,为了追求杜致礼,杨振宁每个星期都从普林斯顿赶到纽约和杜致礼约会。
认识半年的时间,杨振宁就决定娶杜致礼为妻,双方也写信告知父母。

1950年8月26日,两人在美国普林斯顿举行婚礼,婚后生下了2子1女。
婚后的杜致礼承担了家里所有家务还有繁琐的事业,杜致礼扮演一个贤妻良母,全力以赴支持杨振宁的科研事业。

杨振宁3个小孩都发展的很好,目前都定居于美国,大儿子杨光诺成为一名电脑工程师,二儿子杨光宇成为化学家,小女儿杨又礼成为临床医生。
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学生,李政道于1946年到美国,两人曾经是西南联大校友,芝加哥大学校友。

而且两人在美国还是邻居,经常一起沟通和交流物理,1946年至1957年,两人感情非常好,好到同行妒忌的那种。
杨振宁曾说,当时他和李政道的关系,比我们和我们的太太还要密切,还要好。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深入研究中,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遗憾的是,因为署名次序问题,两人关系恶化,最终引发决裂,此后再也没有合作。


1994年,18岁的翁帆考入汕头大学英语专业,翁帆姐妹3人,父亲翁云光是广东潮州人,曾经是潮州中国旅行社负责人。
翁帆家境优渥小康,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也很好,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从小就获得很多宠爱。

1995年,汕头大学举行海外华人物理学大会,各界的物理大咖,被邀请到汕头大学进行为期3天的学术交流。
汕大安排翁帆接待杨振宁和杜致礼夫妇,青春洋溢,活泼开朗的翁帆,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3人还一起合伙拍照。

大学毕业后的翁帆,曾经在深圳工作3年,又和香港一个公司的职员,有过2年的短暂婚姻。
2002年,翁帆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
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去世,翁帆写信安慰杨振宁,一来二去见多几次之后,杨振宁决定娶翁帆为妻。

翁帆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巧好这个时候有一个站在世界顶端的男人牵起了她的手,巧好这个男人又让她非常崇拜,在不知不觉中,翁帆也喜欢上了杨振宁。
杨振宁的3个孩子认可父亲的决定,杨振宁觉得翁帆是上帝给他最后的一个礼物。

对于翁帆的决定,父亲翁云光支持女儿的选择,希望媒体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
翁云光表示:“我完全理解和支持女儿的选择,小帆愿意为照顾杨教授晚年做出牺牲,这是一种美德和光荣。”

或许人到中年我们才能理解,有顶级眼光的男人为你带路,一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是何其有幸。
杨振宁虽然比翁帆大54岁,但是精神上很年轻,带着翁帆到处看祖国山水,还教她开车“上山下乡”,两人还曾开车去香港最高的山看日出日落。

翁帆很喜欢现在的生活,觉得很平静,就像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杨振宁给了她一个很平静的世界。
杨振宁则表示:“或许30,40年后,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

虽然是顶级物理学家,但是杨振宁生活中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婚后还整个小电影,叫《帆帆陪着我走过》,里面只有10几分钟录像剪辑。

主要是他们生活15年的一些视频录像片段,看过的山山水水,加上杨振宁写的一些字幕和感受, 看起来很用心。

年少不能理解他们的老少恋。经历过岁月的蹉跎,方知有趣的灵魂有多重要。

每一次出席重要的场合,杨振宁都会挽着翁帆的手,写字啥的,会亲切的叫翁帆“达令(亲爱的)”,示意翁帆一起提字。

杨振宁给足翁帆的情绪价值,每次看他们出席活动都是笑意盈盈,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彼此,不会笑的那么开心。

婚后两人相濡以沫,杨振宁带翁帆看过了普通人没有看到过的世界,触摸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她这21年跟着杨振宁,见到的都是高质量顶尖人才,去到哪里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

两人一起写了新书《曙光集》,2019年7月,翁帆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学博士学位。
平时翁帆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杨振宁会鼓励她学昆区、画画、练字,开车,继续成长和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能长寿和心情也很重要,翁帆21年以来,对杨振宁的衣食起居,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翁帆经常研究各种食谱,煲汤给杨振宁喝,闲的时候,2人就一起读书,看电影,唱歌,旅游等等。

100岁之前,杨振宁身体还是很硬朗,遗憾的是杨振宁在百岁生日宴会后摔了一跤,导致脊椎骨断裂,为此住院了85天。
老人家最怕摔倒了,杨振宁出院后,为了他的健康考虑,每次会客超过一个小时,翁帆觉得必须终止,不然他的身体承受不了。

杨振宁去世后,翁帆表示,杨振宁的一生,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类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当年他们结婚,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们的爷孙恋,而当年那些轰轰烈烈,恩恩爱爱举办天价婚礼的明星很多都离婚了,杨振宁夫妇用21年婚姻打破世俗偏见。

杨振宁对祖国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2003年,杨振宁回国后定居清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仅不领清华的年薪,还将自己在美国的一栋房子捐给清华。
他为清华高研究院筹备资金1亿多元,作为物理大师,很多留学的海外学者,被他吸引归国。

杨振宁去世后会葬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好奇的。
根据杨振宁好友王宫保爆料,杨振宁将在2025年10月24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
杨振宁昔日好友,也葬身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终于在另一个地方“重逢”。

杨振宁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爱国精神永流传,他的科研成绩鼓舞更多人为国家争光,做贡献。
杨振宁是人类历史上的闪耀明星,他的学识与情怀,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