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出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高澄是东魏时期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之一,神武帝高欢嫡长子,母为武明皇后娄昭君。在南北朝时期,高澄可谓是最嚣张的一位权臣,这是因为他敢公然殴打皇帝。

一
具体来说,北魏正光二年(521年),高澄出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招降高敖曹。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澄自请入东魏朝廷辅政,并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此时的高澄可谓是年少有成。
兴和二年(540年),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代理吏部尚书。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

同年七月,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而其弟太原公高洋则摄理国事。高氏兄弟牢牢地控制了东魏朝政。不过,趁着高欢去世的机会,一直野心勃勃的侯景造反。侯景起兵后,军容强盛,加之对东魏诸将非常了解,因此十分猖狂。这对于高澄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危机。
对此,高澄没有慌张,而是调兵遣将,尤其是重用慕容绍宗,于寒山击溃南梁大军,生擒南梁主帅萧渊明,并派出大军追击侯景于悬瓠。慕容绍宗率领刘丰生、段韶、斛律光等大将,于涡阳大破侯景。
二
武定五年(547年)底,在被高澄派出的大军击败后,侯景退到涡阳(安徽蒙城)拒守,因为抵挡不住东魏追兵的围困,在几个月的对峙之后,侯景被慕容绍宗在决战中击溃,全军覆没,最后带领八百名残余部队南逃入梁,进袭南梁寿阳,将监州事韦黯驱逐。到了这个时候,高澄成功化解了侯景之乱,这显然巩固了自己的位置,并为高氏建立北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边,梁武帝萧衍对侯景驱逐地方官吏,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即行任命侯景为州牧,侯景大喜过望。萧渊明被俘后,高澄请他写信给萧衍,建议两国和解,萧衍复信应允。不过,侯景显然不愿意见到南梁和东魏的和解,这意味着自己会失去利用价值。

于是,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八月,侯景在南朝梁起兵,如入无人之境的渡过长江,于十一月抵达建康,百道攻城。南梁各路勤王军队,云集城外,每天跟美女饮酒欢宴,不敢作战。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关注南梁局势,并且于武定六年(548年)秋派尚书辛术前往两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了大片梁国土地。
根据史料的记载,两淮之地多处州郡因不堪侯景袭扰,纷纷转投东魏。不到一年时间,东魏借着侯景之乱从中渔利,共得了二十三个州,并攻陷淮南重镇寿阳,将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澄抓住机会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三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东魏。

某天,高澄在元善见身边陪侍,举起酒杯劝东魏皇帝元善见喝酒。不过,这引起了元善见的不满,他就呵斥了高澄。见到元善见毫无征兆地给自己脸色看,原本就有些暴躁的高澄当即决定要给他点教训,让崔季舒打了元善见三拳。被连续打了三拳的元善见当场呆住,一动不动也不敢还手。而这,说明元善见完全是高澄手中的傀儡皇帝。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武定七年(549年),高澄在受禅前夕,为膳奴兰京所弑,时年二十九岁。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澄也是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权臣,也即差一点就当上皇帝了。等到北齐建立后,高澄被追封为皇帝,谥号文襄,庙号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