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春秋时期一直命运多舛,它没有强大的出身,不像其他诸侯国是周天子的近亲,也不是功臣后裔。它的建立只是因为周天子养马有功。获得了大夫的爵位,不过秦人也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周平王东迁后,平王将失去的关中之地作为赏赐给了秦国,这些土地都在西戎的手中,在经过秦人的努力下,才全部吸纳这些土地。直到秦穆公继位,秦国才开始强大起来,可秦国的东出之路、穆公的霸主之路却被邻居晋国狠狠的压制,秦穆公努力一生都想要获得的霸主之位,被继位不过八年的晋文公轻而易举的获得。

秦穆公之后的秦国,也不复穆公在位时的强大,反而走向衰败。秦国的殉葬制度将穆公积攒的家业付之一炬。秦国的殉葬制度由来已久,秦国的祖先来源于商朝,周灭商,因秦人帮助商朝,秦人被周朝赶到西陲,驻守边疆,而在周朝人殉制度逐渐减少,秦国因为受到商文化和地处西陲,与中原文化交流少,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死后有177人殉葬,其中包括子车氏三良(奄息、仲行、针虎)等秦国贤臣。 秦穆公的殉葬导致秦国的良臣断层,导致后继君主无人可用。

不可否认的是,秦穆公是个贤明的君主。可生不逢时,晋国就像一个巨无霸一样,阻挡着秦国的东出之路。秦国早期的传位还保持着一定的兄终弟及制度,秦穆公的大哥秦宣公在位期间有九个儿子,可在位十二年后将君位传给了二弟秦成公,秦成公死后将君位传给了秦穆公。所以秦穆公在继位之初就有强烈的责任感,将秦国变得强大,去走向那霸主之位。秦穆公继位之初,秦国已经摆脱了小国的地位,可仍被中原诸侯视为“戎狄”,难以融入中原诸侯的圈子。秦穆公于是向晋国求娶公主,希望能缓和两国的矛盾,得到更多的支持。当时晋国内部,晋献公已经年老,没有了年轻时期的雄心壮志,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内政。当时晋献公将两国联姻进行占卜,虽然结果不利。晋献公仍将自己的嫡女伯姬嫁给秦穆公,并将攻伐虞国时的大量财宝、奴隶当做嫁妆一块送给秦国。其中就包括以后带领秦国走向强大的国相百里奚,可现在,他只是个奴隶。

百里奚知道自己是作为奴隶陪嫁到秦国,他不愿到秦国受辱,于是趁机逃脱。他本来是想要去到宋国,可害怕被秦国、晋国抓捕,于是一路向南,逃到了楚国。百里奚擅长放牛,被当地人称为“放牛大王”。得到了楚王的召见,可楚王却没有看到他的才能,于是将他赶到东海一带放牛。秦穆公经他人提醒才知道百里奚是治国之才,又害怕被楚王察觉。于是就以“逃奴”为由,以五张羊皮的价格将百里奚赎回到秦国,之后,秦穆公与百里奚详谈三天,拜为上大夫,将秦国的国政托付给他。可百里奚却以自己外交能力有限推荐了挚友蹇叔。

蹇叔是宋国人,因为没有遇到明主而隐居在山野,他多次的谋略让百里奚得以存活。秦穆公派公子鸷来请却被蹇叔婉拒,后百里奚以大丈夫当辅佐明主,秦君有远大的志向,非诸侯可比,打动蹇叔。也向世人表明秦君用人不拘一格的行动,使得大量有才之士来到秦国。正在秦国轰轰烈烈改革的时候,邻居晋国出事了,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逃往国外。而晋国国中成为了骊姬的一言堂,而当初伯姬嫁给秦穆公,也有骊姬的手笔,毕竟公主在国不利于她实行自己的计划。秦穆公九年,晋献公去世,遗命荀息辅佐骊姬之子奚齐为君。可晋国臣子里克在居丧期间杀奚齐,荀息拥立少姬之子卓子继位,可仍被里克所杀。骊姬也被杀,骊姬之乱平定,晋国的君位空虚。当时可供选择的只有重耳和夷吾。

朝中当时支持最多的还是重耳,里克亲自前往翟国,希望重耳继承君位。重耳明白里克会弑杀奚齐和卓子,又未必不会对自己不利,况且当时夷吾积极联络秦、齐两国,自己的君位也未必做的安稳。重耳拒绝了君位,离开了翟国。而夷吾则承诺继位后给秦国河西八城,河西是秦国东出之路的关口,秦穆公护送夷吾登上君位,为晋惠公。晋惠公继位后杀掉里克,派丕郑去感谢秦国大恩,却并没有兑现八城的意思。丕郑感到害怕,就对秦穆公说:“晋惠公刚刚继位就弑杀大臣,晋国的百姓都对国君有了意见”。如果君上讨伐夷吾,必然会得到晋国百姓的支持,秦穆公以晋惠公并没有失去晋国的民心为由,拒绝了丕郑的建议。

丕郑回到晋国后,晋惠公对他也不在信任,就杀掉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到秦国。秦穆公重用了丕豹,晋惠公四年,晋国发生大旱,晋国向秦国借粮,丕豹建议秦穆公不借,而是借着晋国饥荒攻打晋国,可百里奚却认为夷吾的责任不应该祸及百姓,劝说秦穆公借粮。次年,秦国大旱,秦穆公派人到晋国借粮,可晋惠公却认为正是攻打秦国的大好时机,亲征秦国。在秦穆公将要被俘虏的时候,当时受穆公“食马之恩”的野人亲自驱马去救穆公,反而俘虏了晋惠公。秦穆公在俘虏晋惠公后,认为上天怎么会有如此背信弃义的人?就要将晋惠公烧死祭天。可是受到秦穆公夫人(晋惠公姐姐)的阻拦,说:“如果国君要杀掉我弟弟,我就和孩子们先自焚而去”。正好这个时候有人劝秦穆公,晋国强大,我们已经对晋惠公进行惩戒,如果杀掉他们的国君,会使得秦晋交恶,不利于秦国的发展。

秦穆公于是放了晋惠公,晋惠公回国后,对自己背信弃义的事情感到惭愧,于是将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并把太子圉留在秦国为质,秦穆公也没有亏待太子圉,好吃好喝的将他养在国都,还将女儿嫁给了太子圉。可晋惠公回到晋国后不久,就病重,太子圉为了强先获得晋国君位,于是抛弃了秦国公主,独自回到晋国继承君位,引起了秦穆公的不满。当时重耳为了夺取君位,去到了楚国,并跟楚成王定下了退避三舍的誓言。这个时候秦穆公不安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晋怀公在国中不得人心,如果重耳得到楚王的支持,回国继承君位,那么晋、楚二强,楚制霸江南,晋在中原跟楚国合作,秦国再也没有强大的出路。

所以,秦穆公将重耳从楚国接了回来,好生招待,将晋怀公的夫人嫁给了重耳,重耳虽然觉得不妥,还是为了大业娶了侄媳妇。秦穆公率五百乘、五万步兵迎接重耳回国,晋怀公仓皇逃窜,被国人所杀。重耳正式继君位,为晋文公。秦穆公二十五年,周王室发生王子带叛乱,周襄王逃到郑国,由于郑国势弱,无力勤王,诸侯也都不管不顾。秦穆公知道后,认为是个机会,就亲率大军到黄河边,想要勤王。晋文公派遣狐偃以晋国是天子亲戚,且秦公让晋侯以侍奉天子的礼仪侍奉秦国,天子遇难,自然也是晋侯去帮助。秦穆公大怒,可也无奈,只能退回到国内。

晋文公分两路救周襄王,一路由右军主将栾枝率领,从郑国迎回周襄王。另一路由左军主将郤縠率领,攻打王子带所在的温地。晋国势大晋军迅速击败王子带和狄人,在温地生擒王子带,并在隰城将其处死。 晋文公因勤王之功,获得了周天子赏赐的四城,晋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太行山以南。周襄王尊称晋文公为“侯伯”,代替周天子实行权力,成为实际的霸主。可南方的楚国不会坐以待毙,楚成王经过多年的发育,已经有了北上称霸的力量,纠集邓国、郑国等一干小弟,准备问鼎中原。作为北方霸主的晋国,也联合齐国、秦国抵抗楚国,双方在城濮会面,晋文公遵守与楚王的约定,退避三舍大败楚国,楚国丧失争霸力量,晋国的霸权得以巩固。

楚国战败后,晋文公对郑国的三心二意十分不满,联合秦国攻打郑国。郑国派出烛之武向秦穆公陈述了郑国亡,却便宜晋国,让秦国退兵,不过秦穆公留下三位大臣留着日后占领郑国。晋文公得知秦国退兵,也退走。过了两年,晋文公去世,晋国由晋文公儿子晋襄公继位,这时安插在郑国的棋子传来可以占领郑国的消息。秦穆公大喜,不顾百里奚和蹇叔的劝阻,执意攻打郑国,秦国浩浩荡荡派遣大军出发,不过先被郑国察觉,秦国的偷袭不容易成功,秦穆公就撤军回国,途中灭亡了滑国。晋襄公得知秦国灭亡晋国的属国滑国,还是晋文公还没下葬之时,认为是秦国对晋国的挑衅,派大军在秦军的必经之路设下伏军,秦国大败,三位将军被俘。晋襄公夫人是秦穆公女儿,在她的劝说下,晋襄公放三位将军回到秦国。

晋国注定是秦国东出道路上的敌人,所以两国之间注定了敌对了关系。秦穆公为了报崤之战的仇,派军渡过黄河攻打晋国,晋军守着城池不敢出战,秦穆公去到崤之战的战场,为战死的秦国士兵痛哭三日。此后,晋、秦之间互有胜负,秦穆公也明白晋国势强,自己一生是不可能战胜,于是听从百里奚的建议,将目标转向西方。西方是犬戎之地,国家众多,一直以来是秦国的心腹大患。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于是派遣由余去到秦国考察,可是途中却受戎王猜忌,由余投靠了秦国,由余向秦穆公分析了戎狄的弱点,采用离间、分化的计策去瓦解戎狄各部。

秦穆公先后击败绵诸戎、绲戎 、翟戎,征服西戎,周襄王将象征征伐之权的“金鼓”赐给秦穆公,表示了对秦穆公西戎之主的承认。在做完这一切,秦穆公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秦穆公死后,陪葬之人达百人,其中不乏贤者,所以秦穆公也被称为“秦缪公”,“穆”是褒义,“缪”为贬义,可以看到对秦穆公的矛盾。也间接造成秦穆公之后,秦国人才凋零的局面。不得不说,秦穆公的一生是努力的典范,可还是抵不过有着血统的晋国,秦穆公在位期间,晋国换了4位国君,可晋国还是比秦国强大,霸主之位可以说是持续到最后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