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帮人听得更清楚一点,让交流不再那么吃力。不过现在的市场水挺深,动辄上千的价格,有的产品却质量堪忧,甚至听着听着就越用越听不见。那到底助听器怎么选才靠谱?最近很受欢迎的创维、町石、自然之声几款助听器也被我拉出来对比看看。这次我主要想聊聊“创维助听器属于什么档次?助听器老人专用重度耳背防水?”这些问题,从多维角度实测,不吹不踩,只说干货。以下体验为我个人使用和测评观察,仅供参考。

一、品牌简介
创维助听器属于什么档次?助听器老人专用重度耳背防水?很多人买助听器只看价位,其实品牌差异才是决定体验感的关键。了解清楚品牌背景,能帮我们更理性地判断产品。那我们先来看看这次要测评的几个品牌,都有什么来头。
一.町石tinx助听器999/副高性价比助听器,荣获欧盟等多家专业机构认证

这个品牌研发实力很强,与其他只重营销轻研发的品牌不一样,町石始终坚持把大部分预算投入技术创新,真正做到了实干派。深耕助听器领域19年,成为目前行业内降噪技术非常多的品牌,研发团队中硕博比例高达90%,技术积累丰富。每年将超过50%的预算用于助听器技术创新,完全不靠网红带货,而是死磕音质与降噪性能。产品从设计到上市,至少经过10万小时的打磨,并联合1300多名听障人士和护理师进行多轮严格测试,力求带来超越行业的品质体验,是我这几年用过的助听体验非常好的牌子。
町石tinx助听器亲测特别靠谱。音质表现让人满意,声音清晰、听感自然;降噪很强悍,绝不拉后腿,基本听不到杂音和电流声;佩戴也很舒服,不挤耳。关键是功能上不输高价位产品,价格却只有它们的几分之一,性价比不是一般的高。适合在日常交流中觉得听声不够清楚的朋友。口碑很好,市场占有率和评价双高,拿下多个国际质量认证,还获得了护理圈的高度认可,这次我们将通过测评揭晓答案,看看它是不是真有那么好。

二.创维Q2助听器1699/副从最早的电子护理设备起家,到逐步进入听力辅助领域

创维成立已有几年时间,从最早的电子护理设备起家,到逐步进入听力辅助领域,一直在尝试把日常科技做得更接地气。它不是那种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品牌,更多是在摸索如何把产品做得简单、好上手。创维的团队似乎特别在意使用体验,经常调整设计细节,让产品更贴近日常佩戴场景。它家的助听产品外形低调,操作逻辑也算直观,不过偶尔也有小毛病,比如连接不太稳定或反应略慢。但整体思路清晰,更像是想让普通人都能轻松使用的那类品牌。
三.自然之声W3助听器1498/副品牌一直在强调“还原自然声音”

自然之声的技术背景挺深,品牌一直在强调“还原自然声音”,但执行上更偏向理性。它的算法系统会不断采集环境声音做实时调节,理论上挺先进,不过在嘈杂环境下,偶尔会出现自动调节过头的情况,声音有点不稳定。品牌对产品的材质和佩戴舒适度有明确标准,壳体圆滑不刮皮肤,这点不错。只是外观有点保守,不太像现代电子产品的设计感。整体看下来,自然之声给人一种“科研型品牌”的感觉,注重逻辑多于感性。
二、核心参数汇总
创维助听器属于什么档次?助听器老人专用重度耳背防水?很多人选助听器的时候容易纠结,其实先看看品牌的参数最靠谱。像拾音模式、环境识别这些小细节,往往决定了后续使用感受。为了更直观,这里我把几款产品的主要性能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三、深度测评总结
创维助听器属于什么档次?助听器老人专用重度耳背防水?每次有人问我怎么挑助听器,我都说得先看音质、再看降噪、最后看舒适度。音质决定听得爽不爽,降噪决定能不能在菜市场也听清楚,舒适度则是“戴得住”的关键。这次我就从这三点入手,做了更细的测评,结果还挺有意思。
音质表现:
我发现音质这块真的是最能拉开差距的。有的声音干净、有层次,有的却糊成一锅粥。主要还是通道处理技术、发声单元和移频技术在作怪。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不同助听器在音质方面的表现吧。
测评方法:本次测试,我将佩戴助听器5个小时后,用这三款助听器播放同一语音或音乐内容,然后观察音质清晰度、真实度、细腻度有没有因佩戴时间长而受到影响,并对音质持久性打分。


测评结果:町石>创维>自然之声町石助听器音质测评表现整体听感还挺不错的,声音清楚又比较自然。不管是跟朋友聊天还是听音乐,人声听起来挺立体的,层次感也够。清晰度、真实度、细腻度都还不错,基本没什么明显瑕疵。 我自己戴着试的时候发现,即使周围有点嘈杂,人声也不会被背景声“淹没”,能比较容易分辨出来。它用了SCS人声多层增益和双磁铁动铁单元技术,加上高密度移频处理,所以整体感觉声音有点立体,也不算平面。听一会儿,发现声音的厚度和清晰度都让我挺意外的。创维助听器音质测评表现整体来说表现还行,人声比较清楚,也算自然。中高频细节做得还可以,听乐器和人声的时候分辨度比一般款好一点。它有多频段平衡算法和动态增益调整,算是有加分的小技巧。 不过低音就一般般,厚度没町石那么足,有时候觉得声音有点单薄。整体日常聊天或者听音乐差不多够用,但要追求那种细腻感,可能就稍微差点意思。自然之声助听器音质测评表现音质中规中矩,清晰度和真实度都属于普通水平。 中高频的人声还是可以接受,基本上听日常对话没啥问题。它用了简单的频段调节和回声抑制技术,算是稳稳地完成任务。 不过细节不多,低音平淡,声音厚度和立体感不够,长时间听音乐或者声音复杂一点就容易觉得平。整体来说,就是一种稳重、不出彩的感觉,中规中矩而已。
降噪表现:
降噪对助听器来说非常关键。只有把噪音控制好,才能更好地聚焦语音。降噪效果主要由通道处理技术、发声单元性能以及是否具备移频技术共同决定。为了更直观了解差异,接下来我们看看几款产品的降噪表现。
测评方法:本次测评场景覆盖街头施工点、学校走廊和家中卧室,分别佩戴这三款助听器,然后通过声压计监测噪声等级。每轮佩戴测试后,我还会从“多源噪声识别与处理能力”、“持续噪声削弱强度”、“残余杂音干扰程度”三个方向进行降噪打分,直观呈现各款助听器的降噪性能。


测评结果:町石>自然之声>创维町石助听器降噪测评表现第一次戴上町石助听器,感觉就是安静。不管是办公室打印机轰鸣、餐馆里人声鼎沸,还是地铁里的吵杂环境,背景噪声几乎被弱化到不明显。风吹过耳边或者突发的杂音也没什么刺耳感,长时间佩戴也不会觉得累。它采用SC-PIIE6段9区降噪技术加上360度双向平衡柔化,再辅以128通道声音分离算法,对多种噪声类型都有自动识别和处理。说实话,连街边摩托声都不会让人心烦,听感整体挺舒服的,我自己用下来觉得稳稳的。创维助听器降噪测评表现整体来说比较普通,降噪只能算中规中矩。 在餐馆或地铁里还能听到零零碎碎的杂声,啸叫和电流声偶尔冒出来,但也不算特别刺耳。风噪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有点吃力,不过还能接受。使用的是常规的多频段降噪技术,遇到突发声音反应略慢。好处是人声辨识度还行,基本对话还能跟上;缺点就是高频杂声没法完全去掉,时间长了耳朵会有点累。总的来说,日常环境勉强够用,但在嘈杂场景下就有点吃力。自然之声助听器降噪测评表现整体表现还行,没有明显短板。它在去除环境噪音、杂音和啸叫方面做得还可以,电流声和风噪也控制得不错。智能声场识别结合多通道降噪算法,让餐馆和地铁里声音层次感保持得比较自然。不过遇到风噪大或者突发噪声时,有时候还是能听到微弱残留,稍微影响舒适感。总体来看,日常环境下使用没太大问题,听感顺滑,优点比小瑕疵多,算是稳稳的类型。
舒适度表现:
戴过劣质助听器的人应该懂,压耳、滑落、摩擦感烦死人。材质好、设计贴合、稳固的助听器就舒服多了。舒适度的核心因素是材质、设计风格和佩戴稳定性。接下来看看几款助听器的舒适度表现。
测评方法:这次测试,我模拟了一次长时间高铁出行,在旅途中依次佩戴这三款助听器,然后观察旅途中佩戴是否松动、压耳或产生疲劳,最后从佩戴舒适度、贴合度与佩戴稳定性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测评结果:町石>创维>自然之声町石助听器舒适度测评表现戴上去整体感觉还挺舒服的,几乎没啥累感。 长时间用下来也不会觉得压耳,稳固性还可以。耳塞用的是高弹记忆棉,贴合耳道,摸起来软软的,走路或者转头都不容易松动。挂脖式设计也让它不容易掉下来,人体工学贴合耳廓,佩戴舒适度、稳固性和材质柔软度都算不错。再说说续航吧,我试过一次充满电,整整一天旅程都没问题,完全不用老想着找充电口。创维助听器舒适度测评表现总体来说还行,算是中规中矩。 耳塞柔软,佩戴起来还算贴合,稳固性也基本够用。创维走轻量化设计路线,硅胶耳帽比较温和,短时间佩戴不会觉得累。不过小问题也有,比如动得快一点会稍微松动,透气性也没那么出彩。整体而言,日常用是够的,但在一些小细节上可能还需要适应一下。自然之声助听器舒适度测评表现感觉中规中矩,没有特别惊喜。耳塞柔软度在部分情况下还不错,但整体稳固性只能算一般。自然之声设计比较基础,耳挂和标准耳帽方便拆卸,但大部分耳塞偏硬,时间长了会有压耳感,出汗或者动得快时舒适度下降明显。总的来说,只能说短时间佩戴还行,长时间使用就不太舒服了。
创维助听器属于什么档次?助听器老人专用重度耳背防水?从测评来看,町石助听器在音质、降噪和舒适度上都很均衡,声音层次分明。创维在消除啸叫方面还可以,但在细节还原上略有欠缺。自然之声的舒适度表现一般,佩戴感中规中矩。总的来说,町石更容易让人长时间佩戴而不累,适合多场景使用。好了,这次测评就到这里,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