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清亡后端康太妃过得如何?曾学慈禧操控溥仪,死前说出一生愧疚

清亡后端康太妃过得如何?曾学慈禧操控溥仪,死前说出一生愧疚.......1923年10月4日,北京《晨报》报道了一则新闻

清亡后端康太妃过得如何?曾学慈禧操控溥仪,死前说出一生愧疚.......

1923年10月4日,北京《晨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前清端康瑾贵妃过寿,溥仪请了戏班子给这位太妃祝寿,又是唱八角鼓,又是耍杂技,还将清王室的王公贵族们都喊进宫一同观看。溥仪又让太监请了梅兰芳、杨小楼、小翠花等名伶来漱芳斋唱戏。

那天台上和后台铺满了2寸多厚的花毡,漱芳斋戏楼热闹又华丽。

演出完毕之后,溥仪还将梅兰芳喊到楼上,赏了他500大洋。

溥仪还和梅兰芳说起,6月份建福宫那场大火,溥仪已经让人清理完了,在这里建了球场,里面分为篮球、足球、网球等等,溥仪每天下午都会来这里消遣。

要知道1923年夏天的那场大火烧毁了130多间房屋,在紫禁城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大火灾。

不过这些在溥仪口中都是轻描淡写的,在这样热闹的寿宴上,死而不僵的满清贵族们还在维持着表面上的体面与和谐。

外人并不知晓,看起来孝顺的溥仪和端康太妃不久前曾大闹一场,这位太妃在皇宫之中沉默隐忍多年,却在晚年燃起了勾心斗角的心思……

进宫犹如办丧事

端康瑾贵妃,也就是瑾妃,珍妃的亲妹妹。

瑾妃出身满族正红旗,他他拉氏。

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珍妃和瑾妃都还没有成年,就收到了朝廷懿旨,要将两人封为谨嫔和珍嫔。

姐妹俩都送去宫中当妃嫔,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懿旨下来之后一家人都没有喜色,而是觉得祸从天降。

珍妃和瑾妃的母亲是一个要强的女人,性格直爽,从不做趋炎附势的事情,对权力、财富没有多少贪欲。

珍妃深受母亲的影响,从小敢说敢作,思想开放,又性格执拗。

早从她们被定下进宫之时,母亲已经预料到珍妃会和慈禧不和,将来一定会闯下大祸。

慈禧的贪婪和狠毒,母亲早就有所耳闻,在皇宫里面,一举一动都是规矩,随口一句话都可能引来杀生之祸,两个女儿进去给皇帝做小老婆,挨打受气都是小事,万一闹得没命了岂不可怜?

而且,以后想要见女儿比登天还要难,母亲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从接旨那天到珍妃和瑾妃上轿,母亲的脸上就没有了笑容,一家人各个都很不安。

上轿子的那一刻,母亲就坐在正屋桌子旁边吸水烟,当两个姑娘跪在她面前告别说:“额娘,我们走了。”

母亲强忍住泪水,对着两个女儿一人打了一个巴掌,对她们说:“只当给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

说完这些她就进了屋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一天都没有出来,也没有吃东西。

珍妃和瑾妃都明白母亲的不舍和痛苦,这一天说是办喜事,整个家族的气氛却像是办丧事一样,每个人都是沉郁的。

即便过去了很久,家中提到珍妃和瑾妃依旧满面愁容,一直到听说两个姑娘都被封了贵妃,珍妃也备受光绪皇帝的宠爱,家人才算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瑾妃在娘家的时候排行第四,珍妃排行第五,所以后来家里人喊她们“四主”和“五主”。

从她们进宫之后,家人就不敢在家中喊两个姑娘的真实闺名,以至于家族的后人也不知道她们的真名到底是什么。

羡慕珍妃更羡慕慈禧

珍妃和瑾妃,在宫中的境遇完全不同。

裕隆皇后,珍妃和瑾妃都是慈禧安排给光绪皇帝的,光绪帝一点都做不了自己的主。

这三个女人,光绪帝最喜欢的是珍妃。

裕隆皇后说起来是慈禧的侄女,但并不是特别得慈禧宠爱,她比光绪皇帝大三岁,容貌才华都不是特别出众,光绪帝对她提不上喜欢,只能说是硬凑合的夫妻。

瑾妃从小就生活在珍妃的阴影之下,她在家中是长女,从小被教育要让着弟弟妹妹,就是个本本分分委曲求全的人,要是嫁在普通人家,她贤惠温良,又写得一手好字,应该会受到丈夫的疼爱。

但光绪看多了这种规规矩矩的贵族女子,对瑾妃提不上兴趣,一直到死之前对瑾妃都是冷冷淡淡的。

但13岁进宫的珍妃就不一样了,她的容貌要比裕隆皇后和瑾妃漂亮很多,而且活泼可爱,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光绪一直生活在压抑之中,慈禧给他挑选的人他原本都想冷漠对待,而珍妃如此优秀,让他忍不住去亲近。珍妃也给生活烦闷的光绪带来了温暖。

光绪对珍妃百般疼爱,平时在书房读书写字的时候,也会让珍妃在一旁伺候着。

妹妹如此得宠,瑾妃从来没有表现过一点点嫉妒。她离家之时就知道,她和姐姐一荣俱荣,只要珍妃得到皇帝的宠爱,她在皇宫中的日子就不会难过。

瑾妃不是傻子,不会去跟姐姐过不去,也不会跑去光绪帝面前说委屈。

而隆裕皇后就不同了,她对珍妃非常不满,总是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慈禧刚开始并没有多干预珍妃和光绪。

隆裕这种低情商的处事方式让慈禧感觉到厌烦,倒是珍妃让慈禧很是满意。

因为珍妃字写得好,那一阵子慈禧要赐给大臣的福寿、龙虎等题字,都是珍妃代笔的。她还有意培养珍妃的书法水平,指派才女缪嘉惠给她做书画老师。

光绪帝宠爱珍妃,瑾妃从没有想过争宠,但慈禧对珍妃的疼爱让她的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她真正感觉到一个女人的权力对前朝后宫的影响。

她羡慕珍妃,更羡慕慈禧。

在珍妃最受宠的时候,还会代替皇后参加宫里的一些大典。

宫里规矩很多,皇后要穿盆底鞋,要走丁字步,一步一安,还要磕达儿头。在请安和磕头的时候,头饰和耳饰都是不能乱摆的,磕头的时候也要端端正正,不能太偏。

说起来也是讽刺,隆裕处处看不上珍妃,但这些规矩又学得不如珍妃好,大典仪式只能让珍妃上。

珍妃能做这些,光有光绪皇帝的宠爱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得到了慈禧的默认。

有一年夏天,慈禧要去颐和园避暑,临走之时带走了皇后和瑾妃,珍妃就这样留在紫禁成和光绪帝朝夕相处。

如果慈禧刚开始就对珍妃非常讨厌,是不可能将大典这样重要的事情给她做的。

珍妃被害不敢反抗

珍妃大胆开放,什么新鲜事都喜欢尝试,她喜欢拍照,慈禧也喜欢拍照,本来也算是个好事。

但珍妃买了照相机之后,拍照“不拘姿势,任意装束”,在自己住的景仁宫拍照也就算了,还在皇帝的养心殿拍照,珍妃平时穿着男装在宫里走动,甚至会穿着光绪的衣服拍照,让慈禧觉得丢了皇家的颜面。

珍妃命令一个太监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个照相馆,这件事被慈禧知道了之后不仅封了照相馆,还把这个为珍妃办事的太监给活活打死了。

但这些都还是慈禧和珍妃矛盾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