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徐秋生——中国人民功勋艺术名家《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

铁流滚滚展雄师气概,翰墨丹青铸就新时代精神丰碑。当铿锵步伐踏响时代节拍,钢铁长城巍然矗立,这是捍卫和平的铮铮誓言;当翰墨

铁流滚滚展雄师气概,翰墨丹青铸就新时代精神丰碑。当铿锵步伐踏响时代节拍,钢铁长城巍然矗立,这是捍卫和平的铮铮誓言;当翰墨丹青流淌精神血脉,千年文脉生生不息,这是民族魂魄的深沉回响。

这既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不仅重温受阅方阵气贯长虹的磅礴瞬间,更将目光投向铸就这钢铁雄风的深厚根基——那是五千年文明沃土孕育的不屈风骨,是民族精神在岁月深处淬炼出的璀璨结晶。

致敬守护山河的忠诚卫士,礼赞滋养心灵的文化薪火。感受大国崛起的磅礴伟力,汲取文化自信的深沉滋养,共同谱写民族复兴的时代画卷。

姓名:徐秋生

籍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职业:农民书画家、公益志愿者

现任职务:

国家一级美术师

安徽省合肥硬笔书法家协会合肥工作委员会委员

安庆市宿松县书画协会会员

宿松县经开书画院会员

‌艺术成就与参展经历‌:

深耕书画艺术二十余年,坚持“书画同修”,擅长大写意花鸟,山水画与行草书法,作品融合民间艺术与传统文人画风,兼具乡土气息与文人雅韵。

多次参加市县书画展,代表作《秋山烟霭图》《墨荷图》获市级美术展优秀奖,并被宿松县文化馆永久收藏。

2024年受邀参加“皖江文化名家作品联展”,作品《农家四季》获评“最具乡土情怀奖”。

‌公益与社会贡献:‌

长期投身公益事业,连续10年资助本地5户困难家庭子女就学以及困难群体,累计捐赠书画作品及现金价值逾10万元。

2023年发起“翰墨暖乡邻”活动,组织书画家为留守老人书写春联800余副,获宿松县精神文明办表彰。

‌社会评价与荣誉‌:

中国书画报评价其作品:“以农人视角入画,笔墨间见淳厚家风。”

2025年获评“宿松县文化惠民先进个人”,事迹被《安庆日报》专题报道。

‌艺术理念‌:

“笔墨当随时代,亦需扎根泥土。”坚持从农耕生活中汲取灵感,作品题材多取材于皖南乡村风貌,力求让传统艺术焕发当代生命力。

一、书法作品

二、国画作品

三、国画山水作品

艺术评论

徐秋生:笔墨间的淳厚家风

徐秋生先生的艺术创作如同皖南乡村的一株老槐,深深扎根于宿松县的沃土中。他的书画作品既是农民耕读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又是当代乡土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二十余年艺术耕耘中,他独创"书画同修"的创作方式,以农民特有的质朴视角诠释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核。那些从锄头犁耙间隙诞生的作品,既保留了大写意的笔意淋漓,又浸染着农家灶台上的烟火气息,形成独特的"乡土文人画"风格。

在他的画室里,"笔墨当随时代,亦需扎根泥土"的标语道破了创作真谛。徐秋生擅长将四季农事化为纸上生机,油菜花开布作金雪,稻浪翻滚绘成青绿山水,这种根植大地的创作方式,使得他的山水作品既有文人画的气韵,又跳动着农人脉搏的真实体温。中国书画报评价其作品"笔墨间见淳厚家风",恰是指出其艺术最动人的特质,那些看似随意的浓淡墨色里,沉淀着中国农民特有的坚韧与智慧。

徐秋生先生的艺术实践展现出难能可贵的双重性:他既具备专业书画家的技艺修养,又保持着农民艺术家的本色初心。在纸张与宣纸之间游走的三十年,他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论,用耕种土地的手腕运笔,以观察作物的耐心构图。这种将农耕经验转化为艺术语言的实践,使他的作品形成鲜明的个人标识。如《墨荷图》中荷叶的泼墨表现,实则是插秧动作的抽象提炼;《农家四季》里的瓜藤纹样,脱胎于篱笆上的自然缠结。这种艺术转换机制,恰是传统文人画在当代乡土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书画年鉴》曾记载一个典型场景:在安庆市美协的讲座现场,这位穿着布鞋的农民画家,用锄地示范书法笔势,用担柴体验山水构图。这种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生动诠释了他"书画同源"的理念。更可贵的是,他将这种认知自觉转化为持续的社会实践。资助困难学生、组织"翰墨暖乡邻"活动时,那张曾被无数人握过的毛笔,不仅传递着墨香,更延续着"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宿松县文化馆长评价其作品像"带着露水的麦穗",正是对这份劳动美学最贴切的注解。

撰文/原央视著名书画评论家黄玉海

2025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