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则消息让全球汽车行业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荷兰政府官宣要搁置对安世半导体的管制令,最快下周就归还中国股东(闻泰科技)的控制权,僵持许久的关键汽车芯片供应链总算要“通了”!

这场风波得从上个月说起。荷兰突然以“经济安全”为借口,强行从中国母公司手里夺走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本想拿捏一把,没想到直接踢到了铁板。要知道,安世虽总部在荷兰,但其70%-80%的芯片封测产能都在中国东莞、上海,中国一出手暂停相关出口,全球供应链瞬间“断档”,这波操作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别以为安世只是家普通芯片厂,它可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隐形心脏”!在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这些基础芯片领域,它稳稳占据全球市占率第一,车规级Power MOS芯片更是拿下40%的全球份额,从大众、宝马的刹车系统到特斯拉的电机控制,从车灯到核心电子设备,到处都离不开它的芯片。每秒就有3500颗安世芯片嵌入全球电子设备,说它“牵一发而动全身”毫不夸张。

断供的影响立竿见影。本田率先扛不住,直接把加拿大工厂的思域、CR-V产量砍半,还下调年度盈利预期,北美市场年产量预计少11万辆。欧洲车企更慌,大众、宝马的芯片库存只够撑2-3周,纷纷警告再不解决就要停产,每月损失预估超10亿欧元。德国两大巨头奥莫维奥、博世急得团团转,直到最近才获准恢复接收中国出口的芯片。
转机出现在上周中美领导人峰会后,中荷展开“建设性”对话,荷兰终于认清现实。毕竟全球化时代,供应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荷兰经济部长也只能松口,盼着中国芯片赶紧送到全球客户手中。

老话讲,“强扭的瓜不甜,硬断的链必乱”。这场芯片闹剧,本质是逆全球化的碰壁。荷兰想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控制权,最终却让全球车企买单,反观中国,凭借在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轻松掌握主动权。
这事儿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市场里,搞单边制裁、技术封锁终究是自寻烦恼。未来,还会有国家无视经济规律搞“小动作”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