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地下星河”的千年苏醒|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参观攻略:在1500年前的色彩里,触摸北朝的呼吸

“快看!神兽的眼睫毛还在发光!”山西大学美术系学生小林举着放大镜贴近展柜,手机镜头对准壁画上朱雀的羽翼——历经千年氧化,

“快看!神兽的眼睫毛还在发光!”山西大学美术系学生小林举着放大镜贴近展柜,手机镜头对准壁画上朱雀的羽翼——历经千年氧化,孔雀蓝与赭石红仍在矿物颜料中透出微光。在她身后,一块电子屏正用光谱技术还原壁画初绘时的绚丽:青金石研磨的群青如宝石倾泻,金箔贴出的火焰纹似在流动。

作为我国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专题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徐显秀墓原址建造,首次实现“墓葬结构+壁画艺术”双重保护展示。墓室穹顶的“天象图”中,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仍清晰可辨;墓道两侧的“鞍马仪仗图”里,240余匹战马披挂金银饰具,连马鞍的皮质流苏都历历在目。

从“古墓秘辛”到“国家宝藏”:一座墓的1500年守望

北齐壁画博物馆的独特,在于它让考古现场直接成为展陈空间。

“徐显秀墓的价值在于‘三个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韩炳华站在复原墓道前,“它是迄今发现的北齐最高等级壁画墓(墓主为北齐武安王),保存最完整的北朝世俗生活画卷,也是首例原址保护的壁画博物馆。”

墓室本身就是一部立体史书:

建筑密码:斜坡墓道+甬道+三室结构(象征墓主生前宅邸),青砖砌筑的拱券穹顶跨度达6.6米,展现北朝高超的力学智慧;

艺术巅峰: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壁画中,人物服饰融合鲜卑辫发与汉式宽袍(左衽右衽并存),鞍马器具呈现波斯萨珊王朝风格(联珠纹、忍冬纹),印证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

科技赋能:恒温恒湿墓室(温度18℃±1,湿度55%±5)配合低反射玻璃,使壁画氧化速率降低90%,未来百年仍可维持现状。

“这些颜料配方令人惊叹。”敦煌研究院专家李波指着壁画采样报告感叹,“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矿脉,朱砂取自辰州(今湖南),白垩粉经牡蛎壳高温煅烧——1500年前的‘全球化供应链’啊!”核心体验:从“看壁画”到“入画境”,解锁五大沉浸玩法1. 必看镇墓之宝:北朝生活的全景画卷

天象图(墓顶):北斗七星勺柄指向北极星,银河如带贯穿苍穹,白虎星座旁题“角、亢、氐”等二十八宿古名;

宴饮图(墓室北壁):墓主夫妇端坐帷帐下,侍女手捧漆盒(内置西域葡萄酒)、胡人乐师弹奏琵琶(曲项梨形琴身);

鞍马仪仗图(墓道两侧):骑兵策马奔腾,马鞍缀满鎏金铜饰,战马鬃毛染成赭红色(北齐尚色风俗)。

参观贴士:租用“壁画放大镜”(20元/台),观察颜料颗粒中的石英晶体反光;墓室入口领取“AR导览卡”,扫码触发三维动画演示壁画绘制过程。

2. 科技复活:让古画“动”起来的黑科技

MR混合现实导览(头盔租赁80元/台):佩戴设备后,壁画人物转身向你作揖,神兽从墙面跃出绕行周身(基于动作捕捉技术);

颜料实验室(互动区):用矿物粉末调配“青金石蓝”“辰砂红”,体验古法研磨、胶矾固色工艺(成品可封装留念);

数字拓印工坊(周末开放):在宣纸上捶拓壁画纹样(如联珠纹、忍冬纹),制作“北朝纹样丝巾”(88元/条)。

3. 深度研学: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壁画临摹课(每日14:00):在仿制墓壁上用矿物颜料临摹局部图案,导师指导“勾线-填色-晕染”技法(限20人/场,120元/人);

考古盲盒(文创店热销):内含微型“墓葬模型”与洛阳铲工具,挖出陶俑、玉器等“文物”可兑换证书;

北朝服饰秀(节假日11:00):工作人员穿戴复原的“裲裆铠”(铁片编织甲)、“幂篱”(面纱斗篷),演示胡汉服饰演变。

4. 跨界联动:壁画IP的破圈实验

声音博物馆(耳机租赁30元/副):聆听AI合成的北朝市井声景——驼铃叮当、胡笳呜咽、磨坊碾米声交织;

壁画解谜游戏(《寻找徐显秀》):根据壁画线索破解“墓主死因之谜”(答案藏于墓志铭拓片);

数字藏品发行:购买“天象图”NFT(199元),获赠实体星图罗盘(限量500份)。

5. 实用路线:半日精华 vs 全日探秘

半日精华游(艺术爱好者首选):

09:30 抵达→直奔墓室观“天象图”→AR导览体验→临摹课(选)→数字拓印→12:00离馆。

全日深度游(考古迷必选):

上午:MR导览+颜料实验 → 午餐(博物馆餐厅尝“胡饼夹肉”)

下午:考古盲盒挖掘 → 声音博物馆 → 解谜游戏 → 服饰秀(逢整点)

傍晚:登观景台俯瞰墓室全景 → 返程(或赴晋阳古城遗址,车程15分钟)。基础信息与注意事项关键信息

地址: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导航“北齐壁画博物馆”,毗邻双塔寺)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馆)

门票:全价票50元/人(学生半价),MR导览/临摹课另收费

导览服务:

免费:每日10:00、15:00人工讲解(集合点:序厅)

付费:专家深度导览(298元/组,限10人)

交通指南

自驾:太原南站出发→东中环→南沙河快速路(全程12公里,20分钟),馆内停车场车位200个;

公交:814路“王家峰站”下车,步行800米;

接驳车:双塔寺景区每小时发车1班(凭门票免费乘坐)。

注意事项

墓室内严禁使用闪光灯、自拍杆(紫外线加速颜料老化);

MR设备可能引发眩晕,孕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临摹课需提前1天在公众号预约;

馆内温度较低(18℃),建议携带薄外套。

游客故事:与古人共绘一幅画

“我在这幅宴饮图上发现了秘密!”美术生小林指着侍女裙摆,“褶皱线条用了‘高古游丝描’,和顾恺之《洛神赋图》同源——北齐画家绝对受过东晋画派影响!”

“MR体验让我头皮发麻。”科技博主@数码老张 直播时惊呼:“神兽转头时眼珠是玻璃珠做的,和我在山西博物院看到的北朝琉璃眼球一模一样!”

“我爸是壁画修复师,他说这是‘活教材’。”中学生王磊在拓印工坊认真捶打:“回家要把纹样绣在校服上,告诉同学这是咱们山西的骄傲!”结语:北齐壁画,是凝固的史诗,更是流动的基因

当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朱砂结晶的棱角,在MR中目睹神兽踏云而来,在拓印中触摸千年纹样的肌理——北齐不再是课本里模糊的朝代,而成为可呼吸、可对话、可共创的生命体。这座博物馆的伟大,在于它用科技证明:真正的文物保护,不是将历史封存在真空,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代人的指尖与想象中。

正如墓室南壁那幅“牛车出行图”所昭示的:牛蹄扬起的尘埃里,飘来波斯香料与粟特商队的驼铃声。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举起手机拍摄壁画时,何尝不是在续写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记者手记:离馆前偶遇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察团,团长感慨:“徐显秀墓的‘天象图’与奈良药师寺壁画星象布局高度相似,东亚古代宇宙观的共鸣远超想象。”文化自信的根基,或许就藏在这些斑驳的色彩里。

(注:部分科技体验项目需额外预约,详见“北齐壁画博物馆”官网;墓室参观限时30分钟/批,请服从分流引导。)

【本文图片由北齐壁画博物馆授权使用,体验项目价格以馆方公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