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渭河洪峰过境咸阳!这幕“惊心动魄”的背后,藏着最动人的守护

热点概况星儿制作就在昨天(10月13日),咸阳渭河迎来了今年以来最猛的一场洪峰,渭河2025年第1号洪水正式过境。这一切

热点概况

星儿制作

就在昨天(10月13日),咸阳渭河迎来了今年以来最猛的一场洪峰,渭河2025年第1号洪水正式过境。这一切得从上游的雨情说起,持续强降雨加上上游来水叠加,让渭河水位一路飙升。10月12日13时,渭河临潼水文站就测出了302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刚好多过3000立方米每秒的警戒线,陕西省水利厅当天9点就紧急启动了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星儿制作

到了13日,洪峰正式抵达咸阳段,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杂物奔涌向前,往日平静的河道被巨浪占据,咸阳湖人行步道都被淹没,垃圾桶在水里漂浮着,看着就让人揪心。当地部门反应特别快,立马封闭了危险区域,叫停了所有水上项目,工作人员更是24小时轮班盯着水位、巡查堤岸。而到了13日17点左右,这股洪峰又冲到了渭南段,最高流量飙到了4310立方米每秒,防汛形势更显紧张[__LINK_ICON]。要知道,渭河下游这片区域住着170多万人,是陕西重要的工农业基地,洪峰每多一分威力,沿岸群众的风险就增一分。

星儿制作

态度或者观点

星儿制作

说实话,看到渭河洪峰过境的视频时,我心里一下就揪紧了。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涨水吗”,但懂的人都知道,3000多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可不是闹着玩的,每秒相当于好几吨水砸向堤岸,而渭河下游本来就因为泥沙淤积,河道过流能力差,同流量的水位比以前高了不少,防洪难度早就比别处大得多。

星儿制作

但最让人踏实的是,这次咱们的应对没有半点拖延!水利部门提前一天就拉响警报,应急响应一启动,巡查的、备物资的、劝离群众的全到位了。那些在河堤上打着手电筒巡堤的人,裤脚全是泥,眼睛盯着水位不敢眨一下;水库那边也在精准调度,就像安康水库那样,通过梯级水库调节洪水,把“猛浪”变成“缓流”,这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星儿制作

不过我最想夸的还是基层的普通人。有网友拍到村民们自发扛着沙袋加固院坝,还有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别靠近河道”。防汛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去年就有地方因为有人心存侥幸,在河道边看热闹被洪水困住,还好救援及时才没出事。这次咸阳沿岸没人敢大意,大家听指挥、早准备,这才是最实在的安全防线。

星儿制作

但话说回来,咱们也得清醒点。渭河的泥沙淤积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堤防还有不少险点隐患,遇上这种秋汛,土壤早就泡透了,稍微冲一下就可能出问题。所以千万别觉得“洪峰过了就没事了”,后续的巡查和防范更关键。要是发现河堤有裂缝、水位有异常,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这种时候多一份警惕,就少一分危险。

星儿制作

还有些人总觉得“灾难离自己远”,可看看被淹没的步道、漂浮的杂物,洪水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沿岸的朋友可得把心提到嗓子眼,手机开着预警通知,家里备点手电筒、饮用水,务农的乡亲赶紧把低洼处的作物收了,别让一季的辛苦白搭进去[__LINK_ICON]。

星儿制作

结尾

星儿制作

渭河洪峰过境,是对防汛体系的一场大考,更是对人心的一次检验。从水利部门的精准预判,到巡堤人员的日夜坚守,再到普通群众的主动配合,每一环都紧紧相扣,才守住了这片家园。这条承载着关中平原记忆的母亲河,既给了我们滋养,也时常带来考验,但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扛不过去的汛情。

星儿制作

这场洪峰过后,你身边有没有让人感动的防汛故事?对于渭河的防洪治理,你还有哪些好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别忘了转发给沿岸的亲友提个醒!

星儿制作

#渭河洪峰过星境咸阳 #防汛一线故事 #守护母亲河 #洪水防御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