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走近青年美术家陈三石

陈三石,1980年生于宣城广德,二级美术师,现为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

陈三石,1980年生于宣城广德,二级美术师,现为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江苏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

陈三石:三石即我

文/陈三石

■ 引言

探险之路,因未知而闪耀。其终极诱惑,恰是尽头那未曾揭晓的谜底。故而,面对眼前的空白宣纸,我拒绝任何既定的答案。

——陈三石

石之缘起:乡野的烙印与馈赠

皖南故园,老宅数百步开外,三块磐石巍然踞守,呈“一”字排开,形貌各异。其大者,足以铺展两担金黄的稻谷,曝晒山野的硕果。幼时,父亲的一位乡贤挚友,遥指这天地造物,言道:“画坛有白石、抱石,皆因石显名。你这幼子,不如唤作‘三石’。” 如此指石为名,我便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石”的三块石头

少时的我

笔之初啼:泥地上的星图与墨痕

父亲是村中少有的读书人,可以写一手好字,常为乡邻执笔。家中旧瓶里,常年斜插着一支毛笔,唯有岁末写春联时方得启用。那支笔于我,是神奇的玩具。墨水金贵,更多时候,我便折一截枯枝为笔,在屋前空阔的泥地上信手涂鸦——山影、流云、飞鸟,抑或无人能识的符号。那是贫瘠岁月里最奢侈的嬉戏,是“70后”“80后”乡村孩童心领神会的“回忆杀”。

儿时的我和家人

墨色引路:黑板报与命运的岔口

那支旧毛笔,竟成为我在师长眼中的“一技之长”。校园里的黑板报,几乎成了我的专属领地。及至高中,我的学业平平,前路迷茫。直到一位学美术的复读生自城中转来,如投石入水,我与三两志同道合的少年,才如梦初醒,方得知用丹青笔墨亦可叩开高等学府之门。于是我开始拜师,踏上艺考征途。那一刻,乾坤似有扭转之机。

我高中一起学画的小伙伴

山径行吟:崎岖馈赠的生猛之力

我的家在皖南群峰之巅。小学时,我每日需跋涉七八里羊肠山径去学校。崎岖、陡峭、披星戴月,是日常求学的注脚。时常还需背负柴薪与米粮,去学堂搭伙。如今回望,那浸透汗水的路途和沉甸甸的行囊,竟成为生命里最珍贵的馈赠。因其足够苦,便淬炼出骨子里的韧劲,滋养了性格中那份不驯的“生猛”。

上学路上

翻过这座山就到家了

我的老家

不安分的求索:推开画室的门与远方的窗

后来,我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攻中国画。我并非安分守己的学生,除了学习中国画,我也常流连于油画、版画工作室的门扉之间,更常挤上哐当作响的绿皮火车,颠簸至合肥、南京,只为奔赴一场场展览的邀约。那时我渴望推开视野的窗,让更广阔的艺术天光涌入心田。

在展厅谛听真知(左起徐华翔、杜大恺、陈三石、张培成)

探险者心:未知即魅力,时间乃大师

探险之途,精彩纷呈,其永恒的魅力,正在于终点的不可预知。我始终警惕着过分趋近“标准答案”的诱惑。时间,这位最伟大的艺术家,它经历风雨曝晒、受微生物的侵蚀,最终呈现的痕迹呈现无尽韵味。身处当下,如何拥抱、解读并呈现这个奔腾的时代?如何抵达,又成为真正的“我”?这并非易事,或许唯有时间,才能给出最深邃的回响。

在美术馆工作期间

跨越舒适圈:无形的鞭策

张家港美术馆曾是我的港湾。然而,成为一名纯粹的画者,始终是我心底的召唤。苏州国画院,无疑能为我提供更理想的土壤——这里有更优渥的创作环境,更能自由支配的光阴。来苏之后,我常感身后似有举而不落的鞭影,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前行,容不得半点懈怠。

张家港工作室

在工作室做装置艺术

苏州国画院工作室

“生猛”的根性:逃离与向往

内心的不满足和突破舒适圈的渴望,大抵源于山野间的童年。那时总想逃离,向往更广阔的天地,不肯画地为牢。这刻在骨子里的脾性,贯穿了我的求学、习画与成长之路,至今依然是我前行的内在律令。

苏州国画院听枫园

幸遇春风:生命中的“提灯人”

回望来路,我深感幸运。自深山至都市,从求学到立业,总有贵人提灯引路。若非高中同窗提醒“学美术亦可考大学”,我的人生轨迹或许会全然改写。从张家港到苏州国画院,徐华翔、张培成、赵绪成诸位先生,在我人生不同的生命驿站,给予莫大的关怀与提携,助力我拓宽视野、提升认知、精进技艺。得遇良师,如沐春风,并滋养我至今。

与徐华翔先生在贵州写生途中

向内的河流:独处与清欢

年岁渐长,心性也悄然流转。昔日的“生猛”,渐渐沉潜为内在的力量;年少时爱打抱不平的锋芒,亦敛入静水深流。如今更偏爱幽独,不喜喧闹,言语也愈发简省。日常不过是伏案作画、埋首书卷,或独自侍弄阳台花草,甚至会一人引吭高歌。画友间常打趣,我这歌喉还算过得去。能觅得心之所爱,哪怕只是静坐发呆,也是珍贵的时光,是为自己拂尘归零的仪式。

与女儿一起写生

陈三石作品欣赏

陈三石《同尘》

纸本水墨

180cm×288cm

2020年

陈三石 《铁幕下的抒情诗》

纸本水墨

180cm×163cm

2020年

陈三石《素以为绚》

纸本水墨

136cm×68cm

2020年

陈三石《在他乡》

纸本水墨

165cm×180cm

2022年

陈三石《锈影叠秋》

纸本水墨

45cm×68cm

2022年

陈三石《素颜》

绢本设色

110cm×95cm

2023年

陈三石《铁骨暮歌》

纸本水墨

180cm×200cm

2023年

陈三石《铁骨铮铮》

纸本水墨

180cm×200cm

2024年

陈三石《静置的脊梁》

纸本水墨

200cm×240cm

2024年

陈三石《凝固的时间》

纸本水墨

70cm×120cm

2024年

陈三石《纸上的芳华》

纸本水墨

180cm×96cm

2024年

文章转载来源:《中国美术报》旗下公众号“地道艺术”,陈三石《我就是我|陈三石:三石即我原创》, 2025年08月22日,北京。如有侵权,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