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唯有中华能拯救世界》之有善有恶意之动

"有善有恶意之动"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当纯粹的心体开始产生意念活动,善恶的分别便随之而生。这类似于量子物理中,一个纯粹的

"有善有恶意之动"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当纯粹的心体开始产生意念活动,善恶的分别便随之而生。这类似于量子物理中,一个纯粹的基本粒子(可类比"无善无恶"的心之体)只有在特定的"场"或环境被激发、被观测时,才表现出具体的性质。王阳明强调,意念活动是善恶分别的起点。这种"意之动",就如同量子系统从叠加态到确定态的"坍缩",心体一旦发动意念去认知、分别,善恶便随之而生。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效应"指观测行为本身会影响被观测对象的状态。这与"意之动"非常相似。无观无别:在"心之体"的层面,如同未被观测的基本粒子或未被观测前的量子纠缠态,是"无善无恶"、无分别的。意动分别:一旦心念启动,就如同进行了"观测",使得事物对于主体而言"坍缩"出了善恶的属性。雨水本身并无善恶,但在久旱逢甘霖的农夫与计划郊游却被淋湿的学生眼中,因与其意念需求的契合与否,便分别"坍缩"出了"善"与"恶"的属性。

"意之动"产生的善恶念头,其影响力可类比于量子纠缠的特性:意念一旦产生并指向特定对象,便可能与之形成一种类似纠缠的关联。善的意念与善行、恶的意念与恶行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深度的关联性。人与人之间,因为意念的发出与接收,其"磁场"或"气场"也会相互影响,这类似于量子纠缠中的相互关联。

理解"意之动"的量子激发特性,王阳明的修心之法便有了新的解读:观照念起:如同物理学家观察量子涨落,首先觉察每一个意念的生起,看清"意之动"的瞬间。知善知恶:此即"良知"的功用,它如同精密的探测仪器,能辨别意念的善恶属性。为善去恶:这是"格物"的功夫。通过在事上磨练,保持觉知,顺应天理,最终使心体回归"未发之中"的无善无恶状态。

关键在于,学习量子力学中的"延迟选择"实验所启示的:不急于让意念快速"坍缩"为具体的善恶判断与执着行动。在"意之动"后,利用"良知"进行观察辨识,经由"格物"的功夫,最终有助于心体回归那无善无恶的澄明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