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总在讨论什么“situationship”“nanoship”,说白了就是那种没结果的暧昧或者短暂心动。有人觉得这是年轻人不认真谈恋爱了,也有人觉得这是新的相处方式。我刷短视频时经常看到有人发“和同事聊天好有感觉”或者“地铁上遇到对眼神了”,评论区吵得厉害,有人觉得这正常,也有人说这是在玩弄感情。

社会学专家曹雪敏说,这些新词其实不是新鲜事,以前大家可能把这种感觉当成了爱情,现在终于有人给它起了名字。就像你吃零食知道这是薯片不是饼干,心里有数了就不会搞混。她说现在的年轻人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不会随便把心动当承诺,反而可能更尊重自己。

但网上骂声也不少,觉得这种关系轻浮,像电影《好东西》里演的,主角觉得“课间十分钟”的暧昧很脏,不够正式。其实曹雪敏觉得这正常,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十分钟心动不代表不重要,非要搞成终身大事才值得,反而可能让人压力大。
以前大家总觉得恋爱必须奔着结婚去,现在很多人约会只是约会,不一定要有下文。比如约个饭、看场电影,吃完就散了也没关系。但问题来了,怎么和对方说清楚?要是对方以为能继续,反而会尴尬。

心理学有个理论说爱情需要亲密、激情、承诺,这些新关系可能缺了承诺,但曹雪敏说这反而让年轻人更关注自己。以前总想着“爱对方就要牺牲自己”,现在更多人先考虑“这样做对自己公平吗”。
不过这也带来新困惑。咨询室里很多人问:“我这样选择是不是有问题?”因为社会舆论压力大,怕被说随便。还有人搞不清界限,比如能不能带对方见朋友,要不要说家里人?以前有固定剧本,现在全靠自己摸索。

曹雪敏提到,中国人其实早就有约会行为,但观念上总觉得第一次见面就要有结果。现在年轻人更开放,但长辈可能不理解,觉得“不谈婚论嫁算什么”。
她还说,长期关系难搞不只是因为人心浮躁,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大家时间精力都有限。加上以前几代人忙着解决温饱,没时间教怎么好好爱别人,现在年轻人突然要处理复杂情感,难免手忙脚乱。
有人担心这样下去大家都不敢认真恋爱了,但曹雪敏觉得不一定。她比喻成旅游和定居,以前非得一开始就计划定居,现在先到处看看,不代表以后不定居。关键是要诚实,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别为了别人眼光勉强自己。
现在网上总有人说“当代人不会爱了”,其实可能只是换了个方式。以前追求永恒,现在享受当下,但遇到合适的人该认真还是认真。就像有人喜欢快餐,有人喜欢大餐,关键是你自己吃得开心。
这些新关系概念火起来,说明大家开始正视感情的复杂性。与其骂年轻人不专一,不如想想为什么传统恋爱模式越来越难维持。曹雪敏说爱的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可能得几代人努力才能改变。
现在年轻人一边享受短暂心动,一边为长期关系焦虑,这矛盾可能还会持续。但至少现在有了更多选择,不用非得把每段感情都往婚姻上靠。至于未来会怎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