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成年人的友谊,是慢慢没了联系

昨天清理微信聊天列表时,我突然愣住。那些曾经一天能刷上百条的群聊,不知何时沉到了底部,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春节的拜年祝福。

昨天清理微信聊天列表时,我突然愣住。那些曾经一天能刷上百条的群聊,不知何时沉到了底部,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春节的拜年祝福。几个曾经置顶的闺蜜对话框,也被取消置顶,淹没在公众号推送和工作通知里。

我试着回想,上一次和这群人痛快地聊到深夜,或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聚会,是什么时候?记忆有些模糊。一个清晰的事实摆在眼前:今年,我几乎跟所有朋友不来往了。

这并非一场郑重其事的绝交,没有争吵,没有矛盾,甚至没有一句“我们以后别联系了”。它更像一场心照不宣的、安静的退潮。海水一点点从沙滩上撤离,留下一些斑驳的痕迹,最终恢复一片平坦的寂静。

起初,我有些惶恐,甚至自责。是我变得冷漠了吗?是我们之间的感情如此不堪一击吗?

但当我细细回溯这一年,我发现,这场“失联”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然。

我们的生活,早已驶向了不同的轨道。

他们开始在朋友圈晒娃,讨论学区房和育儿经;我则在熬夜加班,为一个个项目焦头烂额。他们组局聚会、自驾游;我更想在难得的周末,一个人补个觉、看部电影回血。

共同的话题在减少,能共鸣的瞬间在消失。约一次饭,从商量吃什么,到协调彼此的时间,变得像一场需要多方磋商的商务会谈,充满了心照不宣的疲惫。我们彼此的“精力余额”,都已严重不足。

结束一天的工作,电量早已耗到红色警戒区。只想把自己调成飞行模式,瘫倒在沙发上。那种需要精心组织语言、照顾对方情绪、维持热闹场面的社交,成了一种奢侈品,甚至是一种负担。不是不想念,而是连“我想你”这三个字,都嫌太重了,没有力气去传递。

更重要的是,我们似乎都进入了一种“向内生长”的状态。

比起向外寻求喧嚣的认同,我们更渴望向内构建一个稳固的秩序。我开始享受一个人去健身房,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这不是谁的错,这只是成长的代价,是生活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共同的印记。

成年人的散场,从不需要说再见。它只是在某个平凡的时刻,你发现,你们已经很久没见了。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这片孤岛,并在心里,为那些远方的岛屿,留一盏温暖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