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涌入国资怀抱,实现了民企向国企的华丽转身。比如,四川的红旗连锁,天津中药企业天士力,珠海的天能重工等等。
今年7月份,“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也筹划股权转让,准备引入国资控股。不过,最新消息显示,良品铺子的这一计划似乎已经破灭。
10月16日晚间,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函告,截至与长江国贸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的最终截止日,协议约定的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本次《股份转让协议》于10月15日终止。
回过头来看,良品铺子卖身武汉国资失败,并非国资不愿意出价,而是与其一系列骚操作有关。
骑驴找马“一女二嫁” 引发两大国资对垒
良品铺子股权转让一事,剧情可以说有点“狗血”。在与长江国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之前,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曾搭上了广州国资旗下广州轻工集团。
据悉,2025年5月,宁波汉意为了化解自身债务,寻求以协议转让方式出售其持有的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与广州轻工集团签署协议书,约定了广州轻工拟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后,以12.42元/股、总价9.96亿元的价格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19.89%股份,控股良品铺子。
该协议明确规定,广州轻工享有优先购买权,且宁波汉意需在5月28日前配合签署正式交易协议。但是,在签约日5月28日宁波汉意失约,公司两位实控人杨银芬、张国强以及今日资本方代表均已赶赴广州,准备与广州轻工签字,但宁波汉意实际控制人、创始人杨红春却未现身。为此,广州轻工向宁波汉意发出《关于督促签署交易协议的函》,但是交易仍未达成。
为此,7 月 14 日,广州轻工集团一纸诉状将宁波汉意告到广州中院,申请冻结宁波汉意持有的7976万股股份,理由是 " 恶意违约 "。
事后证明,广州轻工集团这一招非常高明。三天后,良品铺子官宣转投武汉国资怀抱。7月17日,宁波汉意宣布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达成交易,以12.42元/股的相同价格分两步转让控股权。先由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向长江国贸转让21%股份,交易额10.46亿元;再由第二大股东徐新旗下的达永有限公司转让8.99%股权,交易金额4.45亿元。
宁波汉意唱的这一出骑驴找马“一女二嫁”的戏码引发了武汉和广州国资两大国资对垒。7月2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广州轻工诉宁波汉意案。随后,广州轻工变更诉讼请求,增加了2700万诉讼金额,合计价值超10亿元的股权被司法冻结。
或许在宁波汉意看来,股份还没有交割之前,一份协议约束力不大。但是它可能没想到广州国资会如此较真,这也为后来与武汉国资股权转让失败埋下了伏笔。
高端零食故事不好讲 量贩零食才是未来
能够引起两大国资集团争抢,侧面反映出良品铺子的吸引力。不过,近年来在量贩零食等新业态的冲击下,良品铺子的高端零食的叙事似乎讲不下去了。
自2022年以来,良品铺子的业绩进入下行通道。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94.40亿元跌至2024年的71.59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3.35亿元降至2023年的1.80亿元,并于2024年陷入亏损,全年净亏损额为4610.45万元。
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依然未能扭转局势,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8.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21%,归母净利润同比骤减491.59%,录得-9355.31万元亏损。
与良品铺子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量贩平价零食赛道却异常的火爆。以“零食很忙”、“赵一鸣”、万辰集团等品牌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迅速在全国攻城略地。零食很忙旗下的“鸣鸣”和“赵一鸣”,2024年GMV超过555亿元,在全国拥有超1.4万家门店。
量贩零食以“量大管饱”“低价折扣”的特点获得消费者热捧,对良品铺子等以中高端自居的零食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良品铺子实际上早已察觉到这一商业模式冲击,在2023年底的内部《公开信》中,时任董事长杨银芬坦言:“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活得困难的问题,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