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声音嘶哑久不愈?可能是声带小结或息肉在作怪!

“最近嗓子哑了快一个月,吃了消炎药也没好转,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 在医院耳鼻喉科诊室里,教师李女士的担忧道出了许多长期

“最近嗓子哑了快一个月,吃了消炎药也没好转,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 在医院耳鼻喉科诊室里,教师李女士的担忧道出了许多长期声音嘶哑者的心声。日常生活中,声音嘶哑常被误认为是 “上火” 或感冒后遗症,但若持续两周以上未缓解,很可能是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在暗中作祟。这两种常见的喉部病变,正悄悄威胁着教师、歌手、销售等用声频繁人群的健康。

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虽同属声带良性病变,却有着不同的 “发病密码”。声带小结又称 “歌者小结”,多因长期用声不当或过度用声引发。当声带长期处于紧张振动状态,黏膜表面反复摩擦会导致上皮增厚,逐渐形成灰白色的小结节,就像声带边缘长出了 “小疙瘩”。这类病变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尤为高发,儿童多因大声哭闹、喊叫诱发,成人则常见于教师、主持人等长期高强度用声者。

相比之下,声带息肉的形成往往与 “急性损伤” 密切相关。一次剧烈的咳嗽、大声嘶吼,或是长期吸烟、接触粉尘等刺激因素,都可能导致声带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形成隆起的息肉组织。息肉通常为单个出现,质地较软,颜色多呈淡红色或灰白色,大小从米粒到黄豆不等。值得注意的是,胃食管反流患者也是声带息肉的高危人群,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会间接诱发息肉生长。

虽然成因不同,但声带小结与息肉的 “预警信号” 有着高度相似性。两者最典型的症状都是声音嘶哑,初期多为间歇性嘶哑,晨起时症状较轻,说话过多后逐渐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嘶哑会转为持续性,严重时甚至出现发音困难、声音粗糙如破锣。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咽部异物感、干燥感,或在发音时感到喉部轻微疼痛。

不过,通过专业检查可轻松区分这两种病变。电子喉镜检查是诊断的 “金标准”,能清晰显示声带的形态特征:声带小结多为双侧对称的小结节,位于声带前中 1/3 交界处;而声带息肉常为单侧单发,呈半透明或淡红色的隆起状。医生结合患者的用声史、症状表现及喉镜检查结果,就能做出准确诊断。

针对不同病变,治疗方式也各有侧重。声带小结以保守治疗为主,首先要让声带 “充分休息”,避免大声说话、长时间讲话,必要时需禁声 1-2 周。同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声带水肿,再辅以嗓音训练,纠正不良用声习惯。多数患者经过 1-2 个月的规范治疗,小结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对于声带息肉,若息肉较小且病程较短,可先尝试保守治疗;但如果息肉较大、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则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是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配合嗓音训练,多数患者能恢复良好的发音功能。

预防声带病变,关键在于养成科学的用声习惯。日常说话要保持适中的音量和语速,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话,每说话 1 小时左右应休息 10 分钟。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期间,要尽量减少用声,避免声带在充血状态下受到进一步损伤。此外,还要远离吸烟环境,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喝水保持咽喉湿润。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可定期进行嗓音保健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声音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声带健康则是发出悦耳声音的基础。当声音嘶哑持续不愈时,切勿抱有 “扛一扛就好” 的侥幸心理,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唯有科学用声、悉心呵护,才能让我们的声带保持健康,让声音始终清亮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