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印度菜不如山西菜上台面?

楚云飞的一句“山西菜不入流,上不了台面”,让山西人小小破防了一下。但也就一怒之下一怒了一下,因为要是食材除去面食和醋,再

楚云飞的一句“山西菜不入流,上不了台面”,让山西人小小破防了一下。

但也就一怒之下一怒了一下,因为要是食材除去面食和醋,再搞点大菜难度很高。

我们这里也有西北晋菜馆,味道蛮不错的,各种面食再来点过油肉跟羊汤,是绝对不难吃的,甚至饿的时候会觉得比那些中看不中吃的上海菜好多了。

大家一直拿山西菜和八大菜系做对比,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八大菜系在以前也是只有四大菜系,后来其他几个地方菜壮大势力之后才演化成八大菜系。

山西菜不过是受制于过去落后的经济条件,等再发展个几十年,丰富一下菜品创意和口味,还是有机会成为第九大菜系的,原因无他,就是有特色。

就像相亲找对象,并不是长得最帅最漂亮才能找到如意之人,有特色才能让人记住,然后再展现出优点,突破预期才会让人犯花痴。

山西菜的特色就是碳水,那么跟它对标的就不应该是八大菜,而是一种神奇的菜系,印度菜!

当然这里主要是说的印度北方菜,印度南方菜过于原始不入流直接pass。

其实印度菜在本质上跟山西菜差不多,虽说名为菜,实际上主要还是围绕碳水化合物展开,“下饭”是菜品的已臻化境,而且主食也主要是饼子面食,缺乏蛋白质。

而且真正去过印度的人都会说,除了可能卫生条件不好,容易吃坏肚子,其实从口味上讲印度菜也真的挺好吃!

我们以文化比较的视角切入,像印度菜里的咖喱利用率跟山西菜里老陈醋差不多;印度菜以香料的香和辛辣提升菜品口感丰富度,山西菜以咸香、油香、酸甜等口感来衬托菜品本味,但总体上烹饪手法都比较简单;二者都喜欢把主食泡在酱汁或者汤里吃。

但二者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印度菜远不如山西菜上台面,原因有以下三点:

1.印度菜过于依赖香料,更像是香料开会,口味天花板低。

例如同样是做羊肉,印度菜的想法是用香料遮盖掉羊肉的膻味儿(以及常温下放久了的味道),好吃是好吃,几十种香料在里面能不好吃嘛,但这跟超市里卖的各种口味的薯片有什么区别?

所以很多人吃印度菜的时候,尤其是吃肉的时候,基本分不出来是什么肉。

而山西菜的羊肉处理思路是只保留少数味型来辅助激发羊肉的肉香,像黄芪羊肉汤、葱爆柏籽羊肉、醋浇羊肉等,不像广东潮汕牛肉那种直白的鲜甜,也不像印度菜的浓妆艳抹,倒有点恰到好处的写意感。

这样看来,从口味上讲,一道菜里口味非常丰富的印度菜,反而仅仅局限于这一种风味,在台面上拿不出更多带有花样和巧思的菜,属于因小失大,惜败山西菜。

2.印度菜受自身素食文化影响,对肉类处理颇为无力。

这时候有人要说印度人拿手吃饭的事儿了,咱们就按下不表了。实际上印度人受信仰和素食文化影响,对于蛋白质的摄入是相当克制的,虽然不像有些日本人那样狂炫白米饭,但也落后于世界大部分国家。

印度家常菜里每顿饭里的蛋白质来源很有限,也就是鸡蛋、牛奶跟豆类这些,缺乏蛋白质但是摄入碳水过量,也导致很多印度人看起来四肢纤细但肚子大,学术上称作“中心型肥胖”。

而缺少肉类消费,带来的是肉类菜品创新的停滞,而想要上的了台面,各种肉类才是关键。作为主人宴请,谁会上一堆素食招待客人呢?谁又会在最后压轴菜端上来看是一盘咖喱羊肉不发笑呢?

山西菜虽然在肉类处理上不如鲁菜、粤菜,显得粗糙,但跟印度菜比起来还是完胜的。

3.印度菜的现代化融合创新程度有待商榷,未来发展难说。

其实又有人要说,印度菜看起来那个黄色调有点倒胃口,这个咱们也按下不表了。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印度菜一直都并不看重“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就是因为印度菜系的现代化程度不够,或者说商业化程度不够。

所谓菜品的现代化,就一定是融合跟创新的,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带来菜系版图历史的不断变迁。

如今八大菜系里,过去的淮扬菜正在渐渐融入“苏菜”,这个融合的过程是受人口迁徙、气候地理跟商业市场等复杂因素影响的。

山西菜也在受鲁菜、豫菜等影响中,推陈出新,未来可期。

而反观印度菜,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并没有带来阶层的人员流动,那么上流人永远是西餐为主,普通人以简单吃饱为主。并且种姓、现代教育程度、财富地位等等也在制约着印度不同地区口味的融合创新。

以上三点,是我大致认为印度菜不如山西菜上台面的原因。

当然啦,有的人会说这不是阿Q精神吗,咋能沦落到跟印度菜相比呢?其实我还是那句话,普通人能吃饱吃好的菜,就“一点也不菜”!

你吃过印度菜和山西菜吗?你会觉得哪个好吃呢?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如果喜欢的话,向各位观众老爷们求个关注求个关注求个关注!我是大超,这里聚焦社会热点最前沿,我们每天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