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生死和胜负就在今日,菲律宾选举日,莎拉给了小马科斯致命一击

5月12日,菲律宾迎来选举日。届时,逾6860万登记选民将参与投票,以选出18320多个公职岗位。这场选举,从某种意义上

5月12日,菲律宾迎来选举日。届时,逾6860万登记选民将参与投票,以选出18320多个公职岗位。这场选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堪称菲律宾选民对小马科斯政府进行的一次“全民性信任投票”,同时也是杜特尔特阵营与小马科斯阵营之间的“关键对决时刻”。对于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女莎拉而言,唯有在此次中期选举中赢得胜利,方能为化解弹劾危机、助力其父相关事务的妥善处理创造有利条件。而对于小马科斯来说,此次中期选举的胜负同样至关重要,唯有获胜,他才能在执政之路上稳步前行。

本次菲律宾选举的核心议题聚焦于参议院 12 个席位与众议院 317 个席位的激烈角逐,同时,全国各地区超过 18000 个职位的归属也备受瞩目。自选举拉开帷幕,小马科斯的竞选策略便显得颇为单一,主要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其一是南海局势相关话题,其二是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事宜。

然而,小马科斯显然在战略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对于众多菲律宾民众而言,相较于南海局势与美菲军事合作这类政治议题,他们更为关切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如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就业岗位的充足性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杜特尔特阵营始终将经济民生问题置于重要位置,全力为民众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正因如此,在中期选举推进过程中,双方的支持率差距逐渐拉大,态势愈发清晰。

面对可能到来的选举失利,小马科斯于 3 月 11 日采取了一项极具争议的举措——下令逮捕杜特尔特,并连夜将其移交至国际刑事法院。尽管小马科斯方面给出诸多解释,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一行为是小马科斯将国内政治斗争推向国际舞台的恶劣行径。此举引发了菲律宾国内诸多不满,不少曾经对杜特尔特持反对意见的民众,都开始纷纷指责小马科斯当局,而那些立场中立的中间派群体,更是对小马科斯的做法深感不满。

民众目睹了小马科斯竞选策略的转变:他不仅将"中国议题"作为博取选票的筹码,更将逮捕前"禁毒战争"核心人物作为施政主张的关键一环。这一策略性转向直接导致民意天平发生倾斜——老杜家族阵营支持率呈指数级攀升,而小马科斯阵营则遭遇断崖式下跌。

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小马科斯阵营支持率已跌破25%红线,而副总统莎拉阵营支持率飙升至59%,且随着达沃市前市长杜特尔特在ICC羁押期间迎来80岁寿辰,以及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两派支持率差距正以每周3-5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扩大。面对如此困境,小马科斯团队仍固守三板斧策略:

其一,持续在南海问题上制造紧张态势,将领土争议包装成"主权保卫战"以煽动民族情绪;

其二,加大与美军联合军演的宣传声量,试图通过渲染"外部威胁"塑造盟友体系可靠性;

其三,仓促启动两年前竞选承诺的20比索平价大米计划,试图用民生议题挽回基层选民信心。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策略组合,能否逆转当前民意颓势仍存重大疑问。

小马科斯遭美国“坑害”:拜登离任前承诺的5亿美元援助未到账,特朗普上任也未兑现。在“对等关税”政策中,菲律宾同美其他盟友般为美利益让路。作为美在南海棋子,小马科斯自掏腰包讨好美,开放美军基地也花菲钱,美两任总统承诺皆未全兑现,菲在贸易战中还被推至对立面排队待谈。小马科斯此时慌了,忙启动20比索廉价大米计划、在南海制造话题、解释与老杜案件关系,但为时已晚,即便其能解释民调、发起有利民调、故作镇静否认配合ICC也无济于事。

不过,老杜被捕之后,率先按捺不住的是他的姐姐伊梅。她迅速宣布脱离弟弟的竞选联盟,转而谋求独立参选。与此同时,伊梅还着手对老杜被捕一事展开调查。经过三轮细致调查,她认定老杜的合法权益遭受了严重侵害,菲律宾的主权也在这一事件中遭到了践踏。

伊梅在呈交给监察员的报告中,明确要求对小马科斯当局中的5名高层官员展开调查并追究其责任。随后,监察办公室也责令这5名相关人员在10日内给出回应。最新消息显示,其中一位——菲律宾司法部长,已向监察员提交了延期申请。

倘若说上述种种还只是政治博弈中的常规操作,那么莎拉回国后的一系列举动则着实令人始料未及。她火速与伊梅结成同盟,还公开表示支持维拉尔。要知道,当年莎拉与小马科斯结盟,伊梅可是背后重要的推动者。如今老杜仍在狱中,莎拉却为何又与伊梅站在了同一阵线?

莎拉返国后肩负双重战略使命:首要目标是推动"杜特尔特-10"阵营候选人最大限度跻身参议院关键席位——即"魔法12人"名单,此举旨在通过席位优势巩固执政联盟力量,为应对潜在弹劾程序及国际刑事法院(ICC)后续司法审查构筑政治屏障。

在巩固基本盘基础上,莎拉展开多维度政治整合行动。她一方面着力争取中间派政治势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精准游说策略,成功策反小马科斯阵营中立场动摇的边缘人物,构建起跨阵营政治联盟。这种"核心稳固+外围拓展"的战术布局,使莎拉成功凝聚起超越传统阵营界限的政治合力。

在竞选策略实施层面,莎拉与伊梅·马科斯形成战略联动。二人联袂拍摄的竞选广告以"揭露执政危机"为主线,伊梅首次公开其与胞弟在施政理念上的根本分歧,直指现政权存在的系统性治理缺陷,此举令总统府新闻团队陷入被动应对的舆论困境。

随着选举周期进入冲刺阶段,莎拉团队发起针对性攻势。她多次在公开场合点名抨击小马科斯阵营候选人的政策失当,特别聚焦其两年前承诺却无法兑现的"全民平价米计划",通过具体案例揭露该政策在预算分配与执行层面的根本性缺陷。在选战最后阶段,莎拉与伊梅形成"政策批判双声部",通过同步发声机制持续向对手施压,最终形成极具穿透力的政治攻势。

莎拉直言不讳地指出:如今菲律宾民众正饱尝错误选择领导人的苦果。小马科斯在诸多政策上表现失当,拒绝进行毛发测试以自证清白,还炮制虚假廉价大米等闹剧,她以此警示菲律宾民众,选人时务必擦亮双眼。此言一出,无疑如重磅炸弹,给了小马科斯致命一击——曾以禁毒英雄形象示人的他,如今竟被指将瘾君子送进外国人监牢,如此反转,实在令人唏嘘。

而小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也站出来发声。她直言弟弟已被架空,如今菲律宾的局势实则是“罗穆亚尔德斯和阿拉内塔在幕后操控”。不仅如此,她还呼吁民众支持莎拉,更对自己在2022年劝说弟弟与莎拉联合参选一事深感懊悔。这无疑又是一记狠狠的耳光,小马科斯的亲姐姐竟称他是被人摆弄的“棋子”、任人操控的“木偶”,这般评价,让他的支持者该如何抉择?

当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正深陷多重困境:其国内支持率持续低迷,处于历史低位;家族内部也暗流涌动,亲姐姐的公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暗示其权力已被架空。同时,其内阁成员深陷非法逮捕前总统杜特尔特的指控漩涡,政治信誉遭受重创。

尤为关键的是,小马科斯执政期间缺乏能拿得出手的标志性政绩。相反,他过度聚焦南海冲突,将这一敏感议题作为竞选活动及施政的核心,却忽视了菲律宾民众更为关切的吃饭、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无疑是其支持率下滑、政治基础动摇的根源所在。

面对中方多次发出的严正警告,明确指出“不应利用南海问题谋取政治私利”,并敦促其迷途知返,小马科斯政府却置若罔闻,依旧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望未来,5月12日或许将成为菲律宾政治生态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正逐步回归,其政治势力的重新崛起已是大势所趋。而小马科斯政府的未来走向,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过,无论局势如何演变,国际社会都普遍认为,菲律宾人民终将基于自身利益,做出最为明智和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