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 vivo 的 X300 系列终于亮相了,我第一时间刷完了发布会,得说,这代 X300 有点意思。
官方一口气上了标准版和 Pro 版两款机型,再加上几件生态新品,让我看着就像打开了一个 vivo 的小生态。
简单说,如果你追求影像和续航,这波 X300 系列值得认真看一眼;预算有限、只想轻薄体验的朋友,也有标准版可以选择。
先说标准版 X300,6.31 英寸屏幕,厚度 7.95mm,重量 190g,放在手里属于轻便型,外观延续前代设计,背部丝绒玻璃加悬浮水滴冷雕工艺,不容易沾指纹,手感和耐看度都在线。
颜色有自在蓝、惬意紫、幸运彩和纯粹黑,算是比较年轻化的配色。我自己觉得,尤其是通勤族或出差党,拿在手里轻巧又不失质感,非常适合日常使用。
屏幕方面搭载京东方 Q10 plus 护眼屏,支持 8T LTPO、全亮度 2160Hz 高频 PWM 调光、1nit 极暗屏,长期看剧或者深夜刷视频眼睛压力小了不少。
性能上,标准版 X300 配备天玑 9500 芯片,搭配蓝图影像芯片 V3+,还有高振感 X 轴马达和冰脉流体 VC 散热。
我试着用想象的场景说明:高强度刷短视频、跑大型游戏甚至拍几条高码率视频,这套组合完全够用,不会有明显发热或掉帧。
电池 6040mAh,加上 90W 有线和 40W 无线闪充,日常使用一整天完全不用担心掉电问题,长时间通勤或者出差的人,这一点尤为明显。
影像方面,标准版的蔡司 2 亿超级主摄配合 APO 超级长焦和 5000 万超清前摄,支持前后全焦段 5000 万高清人像直出,还有全新蔡司自然人像处理,运动人像抓拍也有一定加成。
说实话,这种组合在日常拍照、短视频创作上完全够用,普通用户用起来差异化体验很直观,尤其是光线好的情况下,人像和远景都能拍出细节感。
再看 Pro 版,6.78 英寸大屏,四等边 1.1mm,厚 7.99mm,重量 226g,比标准版重了点,但大屏和 Pro 的影像能力真的给力。颜色有旷野棕、自在蓝、纯粹黑和简单白,风格比标准版偏专业。
通信上,Pro 首发自研寰宇信号 1+4 芯片组,保证在各种场景下信号稳定。存储首发双 UFS 4.1 阵列,2 组四通道并行读写,影像文件导出和多任务处理更快。
影像上,Pro 升级了 VS1+V3+ 双芯协同系统,长焦部分升级为蔡司 2 亿 APO 超级长焦,蓝图 x 三星 HPB 支持长焦增距镜,视频方面支持蔡司云台级主摄 + 双芯影像,CIPA 5.5 专业防抖,4K 120fps 10bit Log 视频,同时支持主摄、长焦和增距镜拍摄,新增冷白和负片风格。
简单说,Pro 的影像体系几乎覆盖了从人像、远摄到视频专业创作的全部场景。如果你是喜欢拍旅行大片、街头人像或者做短片的朋友,Pro 真的有吸引力。
电池方面,Pro 6510mAh,比标准版略大,但重量也随之增加。不过配合快充和无线闪充,日常使用体验差别不大,长续航依旧是 X 系列的一大卖点。
价格上,标准版 12GB+256GB 4399 元起,最高 16GB+1TB 5799 元;Pro 12GB+256GB 5299 元起,16GB+1TB 摄影师套装 8299 元,确实比标准版高了不少,但对专业用户来说,影像和存储的提升是明显的。
除了手机,vivo 还带来了一波生态新品。WATCH GT 2 的 2.07 英寸 AMOLED 屏,局部峰值亮度 2400nits,支持网球模式、睡眠体征监测,可同时接收 vivo 与 iPhone 通知,蓝牙续航 33 天。TWS 5 支持 60dB 智慧降噪、跨生态三连接、Hi-Res 高品质认证、实时智慧翻译、超低延迟游戏模式,续航 48 小时。
Pad5e 和 Pad5 柔光版也带来了跨生态多屏协同和高性能芯片选择,充电套装提供 120W 多口闪充,整体体验和苹果生态接轨的感觉更强了。
在我来看,vivo X300 系列清楚划分了用户定位:标准版主打轻薄便携和高性价比,Pro 面向专业内容创作用户,影像、存储、信号都被压榨到极致。
它们的差异化策略明显,覆盖从日常使用到创作者全场景的需求。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台日常通勤、长续航、顺手拍照的手机,标准版已经够用;但如果你对影像有更高要求,同时愿意接受机身重量和价格增加,Pro 绝对是“轻便的创作工具箱”。
说到底,vivo 这次的升级策略很清楚:影像 + 大电池 + 专业存储/信号形成完整体验闭环,同时保证普通用户也能有不错的使用感。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更看重续航还是影像?
X300 系列的哪款会放进你的购物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