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瞬间?
深夜刷着朋友圈,看到昔日同窗晒出豪车新房,心里一阵翻涌;
会议上,面对咄咄逼人的诘问,明明准备充分,却大脑一片空白;
或是,人到中年,看着一地鸡毛的生活,感觉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扼住了喉咙,进退两难。
我们常常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出身、是运气、是财富。但500多年前的一位圣人,早已一语道破天机。
他,就是王阳明。他告诉我们:人这一生,拼到最后,不过是拼“心”的能量。
一提到“心”,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心态好”、“想开点”之类的安慰剂。
但在王阳明看来,“心”的能量,是一种能够穿透一切表象、掌控自我命运的根本力量。
它是你在惊涛骇浪中稳住船舵的“定力”;
是你在冰天雪地里点燃篝火的“韧性”;
更是你在迷雾重重中找到出路的“破局力”。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世间万事万物,皆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你的心有多强大,你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宽广。
据说,王阳明在庐山讲学时,有一次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屋瓦欲飞。在座的弟子们吓得面色惨白,四处躲避。
唯有王阳明,端坐不动,声如洪钟,继续讲学。
弟子问他为何不惧。他说:“你们听惊雷,在心内;我听惊雷,在心外。”
一句话,道尽了“定力”的真谛。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是屏蔽了外界的风雨,而是风雨再大,也撼动不了他内心的秩序。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定力,就是我们最高级的避风港。
当市场波动,同事焦虑,领导施压时,你能否稳住心神,做出最理性的判断?当生活突变,意外来临时,你能否压下恐慌,成为家人最可靠的依赖?
修炼定力,就是修炼在喧嚣中,听见自己心跳的能力。
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得罪权宦刘瑾,被廷杖四十,贬往鸟不拉屎的贵州龙场。
那里是瘴疠之地,语言不通,猛兽出没,同行的仆人也相继病倒。他自己,只能睡在一个阴冷潮湿的石洞里。
身体的折磨、精神的孤独、前途的渺茫……这是任何人都会崩溃的绝境。
然而,王阳明没有。
他对着石棺,日夜反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终于在一个深夜,他豁然开朗,石破天惊——“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最深的黑暗,往往孕育着最耀眼的光明。
所谓韧性,就是在烂泥里,也能开出花来的能力。是被人打倒在地,依然能笑着爬起来,拍拍尘土,说一句“再来”的勇气。
记住,压垮你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你那颗提前投降的心。 只要此心光明,纵使身处深渊,亦是修行道场。
仅仅内心强大还不够,王阳明的心学,最终要落实到“事上磨”。
宸濠之乱,宁王朱宸濠手握十万精兵,而王阳明仓促之间能调动的,不过万余兵马。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必败之战。
但王阳明却通过一系列心理战、信息战,让宁王疑神疑鬼,进退失据,最终仅用35天,就以少胜多,平定了叛乱。
他的秘诀是什么?“致良知”。
即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回归本心,扫除私心杂念的干扰,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找到那个唯一的破局点。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困难无解,不是问题太难,而是我们的内心被欲望、恐惧、焦虑的迷雾遮蔽了双眼。
当你觉得工作陷入瓶颈,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最初做这份工作的热情是什么?
当你觉得人际关系一团乱麻,不妨静下来反思,你内心真正渴望的是怎样的连接?
向外看,满是问题;向内求,全是答案。
人这一生,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常常无法左右外界的境遇,但我们唯一能牢牢掌控的,就是我们这颗心的方向和能量。
修炼一颗强大的心,远比追求一份光鲜的履历、积累一笔巨额的财富,要重要得多。
因为,当你拥有了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拥有了身处绝境亦能重生的“韧性”,拥有了洞穿迷雾直抵本质的“破局力”,你想要的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从今天起,别再向外抱怨,开始向内探索吧。
这,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最大差距的秘密。
👇互动时刻:
在“定力”、“韧性”、“破局力”这三种心的能量中,您认为当下我们最需要修炼的是哪一种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精进!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请别忘了点个【赞】,并【转发】给更多需要力量的朋友,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