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华中农大 27 岁博士生溺亡!无护栏湿滑湖岸致失足?父母一夜白头!

11 月 10 日洪山区公安分局的一则警情通报,让无数人的心沉了下去 ——27 岁的在读博士生冯某某,于 7 日在校园内

11 月 10 日洪山区公安分局的一则警情通报,让无数人的心沉了下去 ——27 岁的在读博士生冯某某,于 7 日在校园内一湖泊不幸溺亡,经勘查排除刑事案件,确认系意外失足,而事发湖岸竟无护栏、无警示、无救援设备。这个距离毕业仅剩一步之遥的年轻人,永远停在了追逐学术梦想的路上,留给父母的,是一夜染霜的鬓发和无尽的悲痛。

冯某某的名字,在华中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师生圈里,是 “踏实” 与 “优秀” 的代名词。27 岁的他,从本科一路保送读博,深耕实验室数年,论文几近定稿,导师和同学都称赞他 “做事严谨,肯下苦功” 。谁也没想到,这个即将身着学位服、迎接人生新起点的年轻人,会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离开。他的书桌前,还摊着未整理完的实验数据,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专业书籍,仿佛还在等待主人归来。

姐姐在社交平台的发文,字字泣血,还原了那场令人心碎的意外。事发前两日,武汉连绵阴雨,校园湖泊旁的水泥斜坡被雨水泡得湿滑无比,踩上去稍不留神就会打滑。11 月 7 日下午,冯某某路过湖边时,脚下一滑,身体失去平衡 —— 而这道本应设有防护的湖岸,光秃秃的连半米高的护栏都没有,他像一片落叶般直接坠入深湖。即便冯某某精通水性,可湖水冰冷刺骨、深度远超预期,湿滑的岸坡又无从攀爬,最终没能等来救援。

更让家人崩溃的是,事发水域的安全防护,几乎是完全空白。姐姐晒出的现场照片里,偌大的湖域沿着斜坡延伸,岸边没有任何阻挡物,地面连一块 “水深危险,注意防滑” 的警示牌都找不到,更别提救生圈、救生绳这类基础救援设备。“如果能有一道简单的护栏,哪怕只是一句警示,弟弟也不会就这么没了!” 姐姐的质问,戳中了无数网友的痛处 —— 这样明显的安全隐患,为何能在校园里长期存在?

噩耗传到老家,冯某某的父母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十岁。年过五旬的父亲赶到学校时,直奔湖边,对着冰冷的湖水失声痛哭,双手紧紧攥着儿子留下的一件旧外套,指节发白。母亲则瘫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眼神空洞,反复念叨着 “我的儿啊,你怎么不等妈妈来”,原本乌黑的头发里,竟冒出了大片刺眼的白发。他们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了一个博士生儿子,可如今,所有的期盼都变成了泡影,未来的日子,只剩下无尽的思念与空寂。

痛失至亲后,姐姐强忍着悲痛,在社交账号上写下长篇告诫:“弟弟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希望所有同学都能记牢 —— 出门在外,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别让父母为你担惊受怕。”她同时呼吁:“高校不能只看重学术建设,校园安全才是底线!那些被忽视的隐患,可能就是夺走生命的黑手” 。这番话很快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们纷纷留言哀悼,更对校园安全漏洞提出强烈质疑。

有华中农大的学生留言:“那个湖我经常路过,阴雨天确实特别滑,岸边光秃秃的,晚上没路灯的时候更吓人”;一位学生家长愤怒发声:“我的孩子也在高校读书,看到这样的事太揪心了!学校连基本的防护都做不到,怎么让人放心?”还有网友翻出类似案例:“去年就有高校学生因校园水域无防护失足,为何还是不吸取教训?” 大家一致认为,这起悲剧本完全可以避免,校方在安全管理上的疏忽,难辞其咎。

针对此事,华中农大校方作出回应,否认了 “冯同学因做实验落水” 的网传说法,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调查此事,善后工作正在推进。但对于网友最关心的 “湖岸为何长期无防护”“隐患排查为何不到位” 等核心问题,校方暂未给出具体解释,这也让部分网友表示 “期待更透明的调查结果和切实的整改措施”。

冯某某的悲剧,像一记重锤,砸在了所有高校的心上。校园安全从来不是 “小事”,一道护栏、一块警示牌、一套救援设备,看似不起眼,却是守护生命的 “第一道防线”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殿堂,不能只追求学术排名和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阴雨天的湿滑地面、无防护的水域边缘、夜晚昏暗的路灯…… 这些被忽视的细节,都可能成为潜在的 “夺命陷阱”。

更值得深思的是,校园安全防护的缺失,本质上是安全意识的淡薄。当 “不出事就不用管” 的侥幸心理占据主导,当 “成本太高” 成为忽视防护的借口,最终付出的,可能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破碎 。希望这起事件能真正唤醒所有高校的责任意识,不仅要立刻补齐安全设施的短板,更要建立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机制,把 “防患于未然” 刻进校园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愿 27 岁的冯某某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遗憾,愿他的父母能在时间的抚慰下慢慢走出阴霾。更愿这道因生命逝去而撕开的安全伤口,能成为所有高校的 “清醒剂”—— 别让年轻的梦想,倒在无防护的校园隐患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