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留言很有意思,一位网友说:若是多生育,国家奖励房子、编制,孩子十八岁之前不用花任何钱,那么她一定带头多生。
这个想法很好,但能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很多人都说,以前条件不好,家家户户都生好几个,现在条件好了,年轻人反倒不愿意生了。
这其中除了经济成本逐年上升,最根本的原因是观念转变。

图片由AI生成
以前养孩子基本是放养的状态,只要有一口饭吃,有一碗水喝,就叫养。
而且因为孩子多,很多家里哥哥姐姐承担了部分父母的角色,也会一起养弟弟妹妹。
现在的“养”重在“培养”,基本的生活开支反倒花不了几个钱。
年轻人生活不易,不少都抱怨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但让他们像父母那辈般放养孩子,他们又不愿意。
996/007,年轻人戏称自己为韭菜,因为知道生活太累,压力太大,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小孩未来跟自己一样。
在这种前提下,普通的生育补贴作用不大。

图片由AI生成
年轻人要的是希望,要的是能逆风翻盘,跨越阶层的希望。
当能预测到自己的孩子未来大概率会跟自己一样牛马一生,他们之中部分人很可能会放弃生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普通人能管好自己已是不易,在生育这件事上,向上鼓励比向下补贴要好得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家庭资产与生育挂钩,资产越多,要求生育的子女越多。这样既不需要任何补贴,又能提高生育,一举两得。

图片由AI生成
高精端人才需要大把的资源去供养,资产越多的家庭,父母大概率认知度越高。无论是要人脉还是要资源,他们都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种家庭生10个、20个都可以,他们有资源一对一培养孩子,未来孩子很大概率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而普通人,自己生存都艰难。他们没有经济条件,也没有时间精力去多生孩子。
换而言之,中上层家庭、顶层家庭,才是真正该被催婚催育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