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在中国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由于印度防长辛格拒绝签署联合声明,导致最终未能发表公报。
日前苏州大学讲席教授,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与一些外国学者连线时,再次提到了印度拒签联合声明一事,并当着包括印度学者在内其他学者的面,向印度提了两点建议,说第一别把战争挂在嘴边,第二也许印度应该重新考虑其上合组织成员资格。
有意思的是,就在高志凯表述建议的时候,参与连线的印度女主持人急了,歇斯底里高喊“印度比中国强”、“印度打败了巴基斯坦,也打败了中国”,试图以此打断高志凯的发言。
依据现实来看,高志凯说的没错,印度政府一些高级要员,特别是印度军方一些将领,整天将冲突、战争等词汇挂在嘴边,意图用这种方式恐吓周边国家切勿站在印度的对立面,最好是能够充当印度的附庸。
但事与愿违,合作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用恐吓手段强推自己的意志,自然会成为其他国家厌恶的对象,这实际上就是印度在南亚面临地缘孤立困局的根本原因。
至于高志凯的第二点建议,我认为多少还是有点保守了,因为印度不仅在上合组织中扮演了“害群之马”的角色,在金砖国家当中也不受其他国家待见,其总要在各个成员国气氛融洽、合作顺利的时候,跳出来彰显个性,以至于成了人人喊打的形象。
因此要我说的话,印度不止要重新考虑上合组织成员的资格,还应该一并考虑退出金砖国家,而不是让其他国家看见了就想捏着鼻子嫌弃。
从更加深入的角度看,希望印度退出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观点,本质上是基于印度在组织内行为与其区域战略的矛盾性,反映了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印度将与巴基斯坦的矛盾搬到了上合组织平台上,比如印防长拒签上合组织防长会议的联合声明,理由就是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这明显属于公报私仇。
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即使两个人有矛盾,也不应该在别人请客吃饭的时候争的脸红脖子粗,底线必须是把其他人的面子照顾到位,总不能因为你们两个的矛盾,让所有人吃饭吃的不愉快,至于私下里你们要如何解决矛盾,哪怕是打的你死我活,也和一同吃饭的人没有关系。
可偏偏印度就是要将印巴矛盾拿到上合组织会议上来说,还要借此干扰和影响其他国家之间正常的合作,久而久之我想没有哪个国家会不讨厌印度的这种做法。
其次印度在战略上像是得了精神分裂,既想依靠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谋求经济合作,又要参与到阻碍中国发展的小团伙当中,比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
如果印度到“仅参与反华小团体”的程度结束也就罢了,可为了讨得美国与日本的欢心,印度又充当起了破坏上合组织或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角色,意图以此作为“投名状”向美日索要好处。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主动退出上合组织或金砖国家,未必会对这两大组织产生大的削弱,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去掉了破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其他国家就能更加专注于框架内的合作,而不是整天被一些不求实事的杂音干扰。
总而言之,高志凯的建议非常值得印度参考,包括考虑退出金砖国家,当然如果印度能及时调整行为逻辑,以积极态度参与框架内的各项合作,那么其作为成员国的价值还能得到保留,反之厌倦了印度精分的国家,大概率会将其边缘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