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广东以 113.3 万出生人口再度成为全国唯一超百万出生人口的省份,连续 5 年坐稳“生育第一大省” 宝座。在全国少子化背景下,这份 “生育底气” 藏着多重密码。

文化基因是深层根基。粤东潮汕等地的宗族传统尤为典型,中秋拜月、宗祠 “挂灯” 等仪式代代相传,将子嗣延续内化为家族责任。这种“重男不轻女” 的文化心理,靠多生而非性别干预保障家族传承,支撑起区域高生育率。同时,广东多元包容的婚育文化与现代观念融合,57.75% 的受访者将 “增添生活乐趣”列为生育首要动机,传统养老需求已退居次位。
年轻人口结构提供天然优势。广东 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 66.38%,高出全国均值 5.46 个百分点,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更是超 79%。每年 27 万左右的跨省净流入人口中,大量育龄青年 “落地生根”,成为生育主力军。正如专家所言,即便珠三角生育率不高,庞大的育龄基数仍能催生可观出生人口。
政策托底缓解生育顾虑。广东推出 18 项生育支持措施,2023 年新增 33 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深圳对三孩家庭累计补贴 1.9 万元,多子女家庭还可享受住房公积金提额政策。这些举措直击 “养育成本高”“没人带娃” 等痛点 —— 毕竟 71.33% 的受访者曾因经济压力放弃生育计划。
从潮汕的宗族传承到珠三角的青春活力,从文化认同到政策护航,多重力量让广东在生育赛道上持续领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