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琦(1573-1620 年)编纂的《三权纲要》明代诗歌记录了江豚的形态细节、浮出水面的姿势和饲养行为
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求助于古诗来创造性地努力拯救一个极度濒危的物种。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从唐代到清代的 700 多首提到长江江豚的中国古诗,以找出诗人描述看到这种动物的地点和时间,因为人们对它的种群历史知之甚少。长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在过去四十年中,它的数量急剧下降。由于野外只剩下不到1,300 只,中国东部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更好地了解这种动物过去的栖息地范围,以更好地为未来的保护计划提供信息。
研究结果非常明显:数据表明,江豚的历史分布范围在过去 1,200 年中缩小了 65%,其中最极端的减少发生在上个世纪。该团队于 5 月 5 日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些发现。
“一些年长的渔民告诉我,他们以前经常在现在已经完全消失的地区看到鼠海豚,”该研究的合著者梅志刚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CNN。“这真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这些鼠海豚历史上生活在哪里?”
长江江豚仅生活在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根据 2014 年的一项研究,从 1980 年代初到 2010 年代,由于非法捕鱼行为、水道工业污染、水坝和邻近湖泊的采砂等因素,人口急剧下降了约 60%。
由于江豚的硬科学数据只存在于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对其空间分布的理解非常狭隘。这就产生了一个被称为基线偏移综合症的问题,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梅解释说。
“(这项研究)回答了关于什么是健康人口的重要问题,”他说,这将有助于设定切合实际的管理目标。“如果没有历史基线,就有可能在几代人之间降低预期,将不断下降的状态接受为'正常'。”